重返希望起點!屏基邀小兒麻痹之友「回孃家」見證生命奇蹟
屏東基督教醫院當時的兒童之家,是全臺第一所專治小兒痲痹的兒童療養院,即後來的勝利之家。(屏基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東基督教醫院將於27日在同合農科商務會館舉辦「愛的堡壘・希望之夜」感恩餐會暨「小兒麻痹之友回孃家」,邀請曾接受治療的小兒麻痹病友與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目前已有26位來自北中南各地的小兒麻痹之友報名,一同見證生命的奇蹟與臺灣醫療史上的溫情篇章。
屏基表示,1959年臺灣爆發小兒麻痹大流行,許多孩童不幸患病無法行走。在屏基服務的挪威籍宣教士畢嘉士醫師與傅德蘭走訪臺灣各地,把在地上匍匐前行的孩子抱回醫院,免費爲他們矯正手術,直到1961年才象徵性酌收部分材料費,還向國外藥廠爭取到小兒麻痹疫苗,併成立支架工廠、自制矯正器具,收費僅市價1/3,讓超過1萬名病童重新站起來。
畢嘉士醫師成立支架工廠,以低於市價1/3的價格提供給兒麻患者。(屏基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基當年安排接送小兒麻痹學童上下學的情景。(屏基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屏基指出,畢嘉士醫師也在1963年向屏東縣政府爭取孩子們的受教權,縣府指定屏東市仁愛國小開辦肢體殘障特殊班,是全臺首創,開啓臺灣特殊教育新頁。配合9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1970年屏東市明正國中增設了「堅強班」,專收仁愛國小肢體殘障特殊班畢業的學生,許多孩子因此考上大學、研究所,人生完全改觀。
屏基表示,當年的孩童,如今已成爲教師、工程師、創業者,此次活動以「回孃家」爲主軸,小兒麻痹之友回到當年接受治療的起點,與屏基醫護人員重聚一堂,見證他們如何從幼時的無助困境中,逐步走出生命的陰影,活動當晚將有音樂表演與生命故事分享,這場餐會不僅是回憶與感恩的交會,更是爲醫療環境未來發展注入新力量。
屏基強調,每一張餐券,不僅是一份溫飽的邀請,更是向60年來無數守護生命的醫療人員致敬,也爲未來的病患點亮希望。餐會所募得的款項將用於新建智能醫療大樓,改善目前院區空間不足與設備老舊的問題,讓更多病人能在友善、安全、有尊嚴的環境中接受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