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史的溫情篇章 屏基邀小兒麻痺之友回孃家

當時的兒童之家是全臺第一所專治小兒痲痹的兒童療養院,即現今的勝利之家。圖/屏基提供

延續對小兒麻痹病友60年關懷,爲屏東基督教醫院新建智能醫療大樓籌措經費,屏基6月27日晚間6點,同合農科商務會館舉辦感恩餐會暨小兒麻痹之友回孃家,邀請曾接受治療小兒麻痹病友與各界參與,見證生命奇蹟與臺灣醫療史上的溫情篇章。

活動以「回孃家」爲主軸,已有26名來自北中南各地小兒麻痹之友報名,即便現在需依賴輪椅代步,他們仍滿腔熱情,要回到當年接受治療的起點與屏基醫護人員重聚一堂。

回顧歷史,1959年臺灣爆發小兒麻痹大流行,無數孩童因染病導致肢體變形、無法行走。屏基挪威籍宣教士醫師畢嘉士與傅德蘭走訪臺灣各地,將在地上匍匐前行的孩子抱回醫院,免費爲他們矯正手術,直到1961年才象徵性酌收部分材料費。不僅如此,醫師畢嘉士還向國外藥廠爭取到小兒麻痹疫苗,成立支架工廠、自制矯正器具,收費僅市價三分之一,讓逾一萬名病童重新站起來。

活動開放認桌與認捐餐券,即日起凡捐款2000元可獲贈餐券1張,捐款2萬元可獲10張餐券,歡迎企業、社團、民衆踊躍響應。可逕自屏基醫院門診大廳2號櫃檯捐款或到屏基官網進一步瞭解募款訊息。

屏基強調,「每一張餐券,不僅是一份溫飽的邀請,更是向60年來無數守護生命的醫療人員致敬,也爲未來的病患點亮希望。」,呼籲社會大衆發揮愛心,一同加入屏基智能醫療大樓建設行列,讓醫療服務更有溫度、更有力量。

醫師畢嘉士成立支架工廠以低於市價三分之一的價格提供給兒麻患者。圖/屏基提供

當時的兒童之家是全臺第一所專治小兒痲痹的兒童療養院,即現今的勝利之家。圖/屏基提供

每天接送小兒麻痹學童上下學。圖/屏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