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踩雷…第1季每股虧1.52元 公司啟動穩健財務方案

中鼎首季先行提列預期信用減損約31億元,稅後虧損12.17億元,每股淨虧1.52元。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鼎(9933)美國子公司承攬BKRF煉油廠改造工程,因BKRF母公司GCEH聲請重整,以致196億元的工程款未能回收,中鼎董事長楊宗興昨(13)日表示,今年首季已先行提列預期信用減損約31億元,總計該案對營運淨影響數約26億元,造成首季稅後虧損12.17億元,每股淨虧1.52元。

這筆高達196億元的呆帳若全數認列,恐面臨下市危機,中鼎昨天召開重訊說明。楊宗興說,首季已提列預期信用減損約31億元,扣除所得稅利益約5億元挹注後,美國BKRF專案工程案對首季營運淨影響數約26億元,造成首季虧損12.17億元。

他說,首季應收帳款預期可回收金額以折現率回推,評估應收款項現值爲新臺幣167億元(約5.04億美元)。

中鼎執行長李定壯說,2021年5月與業主BKRF簽訂EPC工程合約,針對電油廠新增部分設備、管線整改、控制系統更新等工作,履約一段時間後,雙方對合約工程範圍及條款的主張有不同看法,爭議擴大。

李定壯表示,自從BKRF因爭議暫時停止付款後,雙方展開協商,公司成立專案小組,並委任律師協助處理。經過分析合約及法令規定,如果中鼎美國停工,將構成重大違約,可能導致業主提出高額求償並牽連母公司,風險過高,律師建議繼續工作並爭取提高合約金額。

由於雙方爭議無共識,BKRF在2024年10月終止EPC合約,中鼎提起仲裁,爲爭取回收金額最大化,決議讓BKRF母公司GCEH繼續營運,再選擇適當時機處分工廠償還債權。

楊宗興表示,將定期追蹤中鼎美國營運,必要時調整信用減損損失。至於是否逐季提列費用,他說會定期和會計師檢討GCEH營運。

楊宗興指出,中鼎並啓動穩健財務體質方案,目前有三大方向,第一規劃今年盈餘轉增資,第二辦理私募現金增資,兩案均待28日股東會通過後就能執行;第三將盤點手中已營運、有金流之專案工程、以活化資產等方式,強化財務結構。

中鼎計劃將已營運、具現金流的專案工程轉予子公司昆鼎,藉此挹注營運資金。主要利用昆鼎在環保、廢棄物處理及後續營運維護(O&M)的專業,承接此類能穩定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或工程。

法人分析,若中鼎將適合的案件,尤其與昆鼎專業相關的環保工程或後段營運服務轉由昆鼎執行,對昆鼎營收是一大挹注。昆鼎在截稿前尚未迴應。

楊宗興表示,據對方先前提供的財務模型,旗下BKRF煉油廠預計2026年獲利,全案預期2027年能獲利,未來包括中鼎的主要債權人將在合適時間處分工廠、用以償還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