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子公司踩雷!中鼎 第一季每股虧1.52元
中鼎董事長楊宗興。圖/袁延壽
中鼎工程近年在建工程、新簽約及當年合併營收金額
中鼎因認列美國子公司踩雷損失,單季財報首見虧損1.52元,13日並舉行重訊記者會說明。中鼎董事長楊宗興表示,第一季因中鼎美國子公司提列美國BKRF專案長期應收款的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約31億元,認列所得稅利益5億元,淨影響數爲26億元,因此預期信用減損,今年第一季每股純損1.52元,爲上市以來首見虧損。
楊宗興強調,未來中鼎美國會定期追蹤並確保GCEH營運能符合預期,必要時調節預期信用減損損失的提列。
楊宗興說明,首季所提列預期信用減損金額,是依據GCEH所提供並經過主要債權人與中鼎美國的財務顧問評估後的財務預測,及與主要債權人協商並載錄於GCEH已公告的重整支持協議的還款機制,其應收帳款預期可回收金額、以折現率回推現值爲5.04億美元(約合新臺幣167億元),即第一季評估應收帳款可回收金額爲167億元。
此首季應收帳款可回收金額167億元、與原帳列長期應收款,再扣除去年已提列數後,該案應收帳款餘額新臺幣196億元;因此第一季提列預期信用減損損失金額約新臺幣31億元(差異數爲匯率換算)。
爲降低此次踩雷事件對公司財務的衝擊,楊宗興在說明會也提出,將陸續啓動穩健財務體質方案,今年規劃盈餘轉增資;再來,預計辦理私募現金增資,這兩案均需5月28日股東會通過;最後,輔以活化公司資產,也就是會將手中已營運、有金流專案的工程,透過活化方式轉給集團旗下另一上櫃公司昆鼎,讓中鼎有更充裕資金在手,強化財務結構。
楊宗興強調,中鼎已連續五年每年新簽訂單均超過1,000億元,在手工程案量超過3,200億元,將逐步轉換成營運資金,且集團合併現金及約當現金爲充足,足以支應營運所需。此外,主要往來銀行陸續表達額度支持,融資計劃亦維持不變,確保資金與銀行額度無虞。
此外,楊宗興表示,今年中鼎陸續取得國光電廠、中捷運藍線BM01標機電系統暨機廠與主變電站統包工程及中油洲際接收站LNG儲槽興建統包工程,目前各專案均正常執行中,也會隨工程進度認列營收並逐步轉換成營運資金。後續亦有許多國內外大型標案商機,例如臺電幾個大型電廠、民營電廠、LNG接收站氣化設施、卡達及沙烏地大型標案等,在建工程及新案的支撐下,中鼎定能穩定營運,度過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