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豈可“不了了之”

原標題:重大項目豈可“不了了之”

日前,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其中有地方“在項目集中開工、集中籤約中盲目攀比,數據不實”,引發廣泛關注。

有的項目反覆開工,有的項目論證不夠,有的項目手續還不完備就被納入集中開工,有的集中籤約名不副實,實際落地率嚴重偏低……看到這起被通報的典型問題,不由讓人想問:除了此例,還有其他沒被發現、沒被曝光的“開工秀”嗎?年初的開工儀式鑼鼓喧天,年底的進度覆盤卻“查無此項”,各地重大項目年底能不能和年初“對對賬”?儘管這樣的問題或許是局部的、個別的,但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危害,絕不容小覷。

重大項目本是推動發展的“壓艙石”,一旦摻入形式主義水分,不僅浪費資源、挫傷民心,更會侵蝕政府公信力,成爲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當前,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越是在這種時刻,越要直面問題、尋求突破,而不能以形式主義、弄虛作假來“提振信心”“助推發展”。

重大項目“不了了之”,是形式主義積弊甚深的一個切面。一方面,個別領導幹部將重大項目視爲“政績勳章”,熱衷“造勢”而非“做事”。有地方爲製造“政績亮點”,強行推動產能過剩的項目,不顧專家警告“上馬即淘汰”,最終項目停產,不了了之。在他們眼中,一場熱熱鬧鬧的開工儀式、一份漂亮的簽約成績單,遠比項目的實際落地和長遠發展重要。另一方面,監管缺位滋生“紙面工程”。某地連續3年將同一項目列入“重點工程”,卻因前期論證不足、資金不到位,始終未有實質性進展,被羣衆戲稱爲“狼來了”的現實版。

重大項目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容不得半點形式主義水分。首先,要校準考覈“指南針”,推行“項目全生命週期考覈”,對未能按期投產項目的負責人實施“一票否決”,倒逼幹部務實作爲。其次,織密監管“防護網”。加強對重大項目的全流程監督,建立嚴格的項目審覈機制,從項目立項、審批到開工、建設,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確保項目真實可行、落地生根。還要擰緊責任“螺絲釘”。建立項目終身責任制,對“拍腦袋決策”“虛假開工”的領導幹部嚴肅追責,絕不姑息遷就。中央對相關典型問題進行通報,就釋放出“誰製造形式主義,誰就必須付出代價”的強烈信號。惟其如此,才能以“硬約束”戳破“軟泡沫”,讓重大項目擺脫形式主義的陰影,實實在在開工、穩穩當當落地。

重大項目之“重”,不在於開工時的熱鬧,而在於竣工時的成效。當某些地方還在用“紅綢緞”掩蓋“爛尾樓”時,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從藍圖變爲創新創業熱土;當某些領導幹部沉迷於“簽約秀”時,長三角正在聚力打造世界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羣。高質量發展要的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與“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擠掉泡沫、剎住歪風,才能真正讓重大項目建設行穩致遠,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陳立民)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