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暉重倉了一個人形機器人“水下項目”
人形機器人賽道又一筆重磅融資出爐,蘇州鐵近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近科技)近日完成戰略融資,交易規模近2億元,由鼎暉投資領投。
鐵近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十年創業無人聞,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硬科技企業。它創立於2012年,一直專注做一種過去不太被注意的產品——微型和特微型軸承。創業13年來,鐵近科技在不依賴大規模外部融資的情況下,悄悄做到了中國特微型軸承行業龍頭。
鼎暉PE投資管理合夥人任亦樵告訴投中網,鼎暉是在2024年下半年發現這家企業的。當時鼎暉PE團隊正在梳理整個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人形機器人有一個核心部件是靈巧手,而靈巧手需要用到大量的微型、特微型軸承。在過去的認知中,全球微型軸承產業基本被日、美幾家大廠壟斷,幾乎沒有中國廠家的身影。而鼎暉欣喜的發現,中國原來還藏着這樣一家已經實現工業級特微型軸承量產,可以與海外大廠正面PK的企業。
據悉,在鼎暉PE團隊接觸之初,鐵近科技創始人陳志強明確表示沒有融資的計劃,主要是公司的現金流比較好。在雙方溝通的過程中,隨着人形機器人賽道的火熱,鐵近科技很快成爲一級市場上的熱門項目,有超過30家的財務投資機構和產業方表達了投資的意向。
深耕13年讓特微軸承不再“卡脖子”
大家都知道,在工業領域尺寸特別大和特別小的產品,技術壁壘都特別高。所謂微型軸承,一般是指外徑低於26毫米的軸承,其中外徑小於9毫米的又被稱之爲特微型軸承。鐵近科技的產品線以9毫米以下爲主,最小的產品外徑3毫米,內徑只有1毫米。
微型軸承的主要技術難度在於小尺寸帶來的極高精度要求。並且軸承是活動件,需要承受極高的轉速,任何一點加工誤差都可能導致產品的穩定性、壽命、噪聲出問題。一般來說,微型軸承允許的誤差在微米級別。這也是爲什麼,長期以來全球微型軸承市場基本被美蓓亞三美、日本精工等來自日本、美國和瑞典的全球八大軸承企業所壟斷。
要突破微型軸承的製造難題,最難的一關是設備。那些海外大廠都有自研的專用設備,它們的技術是絕不會外傳的。而市面上的可以買到的通用設備,在效率、穩定性、一致性上都難以滿足需求。
鐵近科技從2012年成立,十幾年來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摸索自研各種專業生產設備和工藝解決方案。其中一個例子是,他們聯合高校自研了大量專用車削設備,去替代原來昂貴的六軸機牀,甚至這些車削的設備裡面用到的刀具也全部是他們自制的。
除此之外,鐵近科技還自主研發並製造了滾道超精研磨全自動設備,全自動組裝/合套/注脂設備,以及部分檢測設備,在生產效率和產品良率方面不斷追趕國際領先廠商步伐。在這一過程中,鐵近科技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核心技術壁壘。
由於微型軸承生產工序繁多且複雜,國內的微型軸承廠商通常直接採購成品軸承套圈進行後續一次研磨、二次研磨再到裝配。鐵近科技是行業內極少數能夠從鋼棒開始進行切削的廠家,通過生產環節的垂直一體化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從而滿足高端客戶的要求。
在持續不懈的潛心研發之下,鐵近科技在技術、產品、客戶上不斷取得突破。
2015年,鐵近科技成功實現了MR52(即外徑5毫米,內徑2毫米)特微型軸承的量產,是中國第一家。此後,鐵近科技逐漸打開了市場,獲得了一批國內外頭部客戶的青睞。
2023年,鐵近科技再次取得技術突破,成功量產了內徑1.5毫米的混合陶瓷軸承。
2024年,鐵近科技成功量產內徑1毫米的混合陶瓷軸承、四點接觸軸承、柔性軸承。
當然,目前中國微型軸承市場依然被海外巨頭所支配,鐵近科技的國產替代之路纔剛剛開始。
大疆、追覓、拓竹背後的“隱形供應商”
微型軸承這個賽道可能聽起來不那麼“性感”,但它實際上是一隻下金蛋的雞。
鼎暉執行董事高祺向投中網概括鐵近科技這個項目的特點是:“技術壁壘高、業務基本盤穩健、估值合理,同時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現出顯著的成長彈性和發展空間”。
都說技術壁壘高不高,最真實的指標應該是毛利率,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超過下游那些機器人本體企業。根據鼎暉的盡調和梳理,鐵近科技長期維持較高的毛利率和淨利潤水平,在沒有產能瓶頸的情況下營收保持着30%以上的年化增速。
由於鐵近科技的主要產品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態,營收增長主要取決於產能的擴張。2021年鐵近科技可年產2.5億顆軸承的一期工廠建成投產,第二年營收突破2億元。2024年底,鐵近科技的二期工廠已經建成,預計在未來2-3年內將形成9億顆的年產能力,這意味着營收也將增長到目前的3倍。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鐵近科技既有成長期項目的高爆發,又有後期項目的確定性,無怪乎會被踏破門檻了。
鐵近科技的行業地位,也能從它的“朋友圈”看出來。翻開鐵近科技的客戶名單,大部分都是當下炙手可熱的明星獨角獸企業。
對微型軸承需求量最大的新興行業之一是消費級無人機。據瞭解,鐵近科技在2019年前後成功進入大疆的供應鏈,大疆是無人機、手持影像系統等領域全球領先的品牌,受益於大疆的優異成長,2024年的大疆採購額相比2023年有超1倍的增長。
鐵近科技2024年的第二大客戶是另一家來自深圳的獨角獸企業拓竹科技。拓竹科技是3D打印龍頭,據稱其B輪融資估值已達20億美元,並且業績增長迅猛,2024年營收突破55億元,淨利潤近20億元。
另外,估值達200億人民幣的掃地機器人龍頭追覓科技,也位列鐵近科技2024年的重要客戶。
隨着這些新生代行業龍頭繼續成長,鐵近科技也有望陪伴着它們,繼續向上生長。
“快過”海外巨頭率先卡位人形機器人
當然,要論鐵近科技未來最具想象力的市場,還得是人形機器人。
對於人形機器人賽道,鐵近科技目前已經展開了積極的佈局,其四點接觸軸承、柔性軸承等產品,已獲得因時機器人、綠的諧波等人形機器人、靈巧手廠商驗證。
人形機器人也是鼎暉投資當初相中鐵近科技的出發點。鼎暉對人形機器人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2016年就領投優必選B輪融資,2023年又投了智元機器人的A3輪。投資階段較早,回報也非常不錯。
而鼎暉PE的硬科技投資團隊將人形機器人視爲中長線的投資機會,它的整個產業鏈很長,技術壁壘比較高,產品不會完全同質化,同時週期性也會比較弱,是一個值得中長期佈局的賽道。隨着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在2024年取得了顯著的突破,意味着人形機器人開始在部分場景下“可用”,整個行業由此進入一個加速發展期。
基於這一判斷,在2024年三、四季度,鼎暉PE團隊密集拜訪了大量機器人產業鏈的企業,重點關注有技術壁壘的上游零部件企業。這樣做背後的邏輯也非常清晰:這些企業在非人形的領域已經有廣泛應用,技術壁壘跟核心能力得到過驗證,因此能帶來更高的投資勝率和更好的安全墊。
這其中,靈巧手是鼎暉在拜訪中特別重視的一個細分賽道。一方面,靈巧手的價值空間非常大,能佔到整個人形機器人BOM成本的35%左右;另一方面,靈巧手也是人形機器人唯一一個還不成熟的硬件部分。而軸承是靈巧手極爲關鍵的核心零部件,隨着靈巧手朝着高自由度發展,軸承用量會越來越大,且需要更多創新性的解決方案。這也是爲什麼,當鼎暉發現鐵近科技這個當時還在“水下”的項目時,會感到如獲至寶。
高祺向投中網分析,靈巧手對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極高,因此它所用的特微型軸承,會比其它領域的特微型軸承單價高出不止一個數量級,即便在未來大規模商業化之後,這個差距也會存在。再考慮到人形機器人未來巨大的市場規模,靈巧手必定帶來特微型軸承需求的大爆發。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鐵近科技有一個海外巨頭們所沒有的優勢。靈巧手的產品、技術處在快速迭代之中,對軸承有更加定製化的需求,而海外巨頭們無論是反應時效還是配合意願都很難跟上中國創業公司們的節奏。鐵近科技是市場上極爲罕見的既有定製能力,又有配合意願的特微軸承企業。這也是鐵近科技已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相當進展的原因之一。
目前,鐵近科技的成熟軸承產品已經在靈巧手中得到大量應用,四點接觸軸承、柔性軸承等新產品正在配合廠商積極研發,已經小批量出貨,在對應產業鏈環節有獨佔性。
鐵近科技可能不會像機器人本體企業那麼吸引眼球,但有望成長爲顯著受益於人形機器人爆發的產業鏈隱形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