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增量資金有望入市 大盤風格和紅利板塊獲關注
近日,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頻頻出臺。多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2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證監會、財政部等多部門就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在公募基金層面,相關方案和介紹提出,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3年每年至少增長10%,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佔比,着力強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引導基金公司將每年利潤的一定比例自購旗下的權益類基金,進一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的綜合費率,2025年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用,預計每年合計爲投資者節約450億元的費用……
圍繞相關方案,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進行了積極解讀。多家基金公司認爲,《方案》的出臺爲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或能緩解近年來的存量博弈壓力。另外,一系列旨在打通長期資金入市堵點痛點的新方案,或有助於逐步形成市場長線投資氛圍,打造更加成熟的市場。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提示,相關方案實際執行過程中,還需要適時跟進完善配套措施,不斷從根本上推動A股市場走出真正的上行趨勢,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將爲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爲,中長期資金入市不僅是資金層面的變化,更是資本市場生態的重塑,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關鍵舉措。中長期資金入市將提升機構投資者佔比,營造機構投資者長線投資傾向,推動市場更加理性和成熟,降低市場投機性。
他認爲,中長期資金入市將爲市場帶來可觀增量資金,提振市場信心。此外,通過優化分紅、回購、定增等機制,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也能吸引更多長期資金。中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有望與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策略研究員夏仕霖也認爲,《方案》提出多項舉措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對市場而言,將有規模可觀的增量資金入市,緩解市場近年來縮量博弈的壓力。
鵬華基金研究部總量週期組組長張峻曉認爲,《方案》引導範圍包括的保險、社保、養老金、年金、公募基金中,險資是最確定的增量資金。目前,保險全行業資金運用餘額約爲32萬億元,假設權益配置比例提升1%,再加上每年的新增保費及資產再配置規模,保守估計會帶來超6000億元的年度增量,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也會新增數百億元。需要額外提示的是,保險公司面臨償付能力等監管壓力是制約險企加倉權益的關鍵因素,後續是否有政策跟進需進一步觀察。
景順長城基金認爲,《方案》更重視打通資金入市堵點,強化政策落地見效,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具體的路線圖。預計2025年國有大型保險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保費剔除到期、賠付和手續費)可達近1萬億元,預計有望推動近3000億元資金入市。隨着市場多方長期資金力量加大對A股佈局,長期看好權益市場發展。
有利於市場持續回暖
南方基金認爲,《方案》明確了中長期資金入市規模的硬指標,疏通了中長期資金入市在機制上的堵點,有助於優化市場投資者結構,加速構建長錢長投的市場生態體系。2024年三季度,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等持有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仍然較低。伴隨相關政策制度持續落實,中長期資金具有較大的入市空間,有望助推資本市場走出長期上行的趨勢。
華安基金表示,《方案》提出的系列要求,有助於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有助於提升上市公司質量,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整體來看,2025年市場有望企穩回升。2025年財政、貨幣政策仍有加力空間,充裕的流動性環境將對市場形成正面支撐。
長城基金認爲,政策在資產端做出的指引有利於提升上市公司業績,鼓勵上市公司提升分紅能力,有利於不斷優化上市公司質量,A股有望從長期視角獲得更高的預期回報。春節假期後,預計春季行情會逐步發動,屆時市場將結合國內高頻數據及海外變化進一步做驗證,長期來看,市場的大幅回暖仍與上市公司業績修復情況有關。
夏仕霖認爲,此次新聞發佈會有效穩固了市場信心、提振了市場風險偏好,推動市場回暖。此外,中長期資金入市,對市場的結構與投資生態有望持續帶來影響,後續會重點關注保險等中長期資金偏好的方向。
利好紅利資產和大盤風格
長城基金認爲,中長期資金的入市利好大盤價值風格及紅利資產等。中長期資金的管理機構注重長期和價值投資,關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大盤價值股契合其價值投資理念。從推出的政策來看,資產端鼓勵上市公司分紅,社保、養老金、保險資金與紅利資產有更高匹配度。
萬家基金楊坤認爲,在當前政策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背景下,紅利資產的投資價值將顯著提升。政策明確要求公募基金和保險資金加大對A股的投資力度,紅利資產因其高股息率、低波動的特性,將成爲這些資金的重要配置方向。同時,政策鼓勵指數化投資發展,推動股票ETF快速註冊,紅利ETF及相關指數產品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張峻曉認爲,引導加大權益配置、拉長考覈久期,相對提升了相關中長期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但改變不了這類資金的絕對收益屬性(除公募基金外)。對於絕對收益性質的配置型資金,收益波動比、估值業績匹配度是優先考慮的選項,利好方向或首先是紅利和穩定低波類資產,其次是估值合理或低估的大盤成長股。
此外,對於《方案》提出的公募基金持有流通市值三年內每年至少增長10%,他在解讀時認爲,根據字面理解,這意味着無論漲跌,公募基金都需要加大權益配置。繼續推動指數基金或ETF的發展是主要實現路徑,可以密切關注中低波動產品的創新動態。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