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家庭的留學生就是要對自己狠一點!

不得不說,所有留學生羣體裡面,中產家庭的留學生是目前佔比最多的,也是最虧的那波。很多事情的確是這樣,中間的那波最尷尬,好處撈不着,向下又不兼容不想委屈自己,很難受。

留學羣體裡面,富裕的那波,他們是真不在乎留學那幾個錢。在國內各種折騰甚至能比留學花出的費用更多更貴。人家只是換個方式,避開和大部隊去卷。出路都是有的,主打一個去消費的。

家庭條件一般的那種,需要自己和家裡努努力,墊起腳尖才能達到留學門檻的那波學生。本身比較拎得清,留學就是去改命去的,所以用心極深,願意講究,也願意攀附,懂得下大功夫,的確很多要麼學術改命,要麼婚姻改命。功成名就的不少。

而中產這波,就很尷尬,家裡保護的一般比較好,條件也可以。就退路比較多,家裡又只要他們好好讀書,其他的也沒對他們有太多指望。很多孩子讀書能力都是有的,一般也比較卷,但學術之外的事情,就脫節比較嚴重。而且道德感比較重,有很多學生思維在裡面,難以改變。對學歷和人都有濾鏡,容易把自己故步自封住。

其實反而最喜歡改變的是中產家庭的留學生,真的建議這類學生能對自己狠一點,你最終通過留學渠道拿到的結果就多點。

No.1 中產家庭的留學生就是要學會主動出擊!

就很多中產家庭的孩子,你讓他學習,去卷別人,他們會的,畢竟一路都是這麼過來的。但如果你讓他們去觸犯規則,去侵犯別人利益,或者主動爲自己爭取利益,他們就不會了。

很多國內中產家庭的孩子就是這樣,不會主動出擊的。這點是硬傷。在留學期間會尤其吃虧。

中產家庭的孩子,就應該放開自己,重塑自己的認知,主動爲自己去爭取一切可以爭取到的利益。而不是被動等待。說直白點,就是不要老想着通過學習,學校排名這點事成爲自己唯一在社會上競爭的籌碼。你得增加自己籌碼去了。

學習之外的事情,你都得會卷,都要去爭才行。比如申請,被拒了,很多學生就認輸了,覺得自己能力就到這裡了。人家富裕家庭的學生就不這樣,他們只要結果。只是奔着結果去,通向結果的方法論就很多。這中間有很多東西就可以去做,比如argue,比如差異化申請,甚至刪減成績等等。

除了申請是這樣,獎學金的申請,學校師資的資源,可以主動蹭到的論文署名等等資源。其實都需要自己主動去申請,主動去爭取。你先爭了,纔有價值互換的機會。

包括婚姻也是一樣,不只是中產家庭孩子是這樣,很多中國學生就都是這樣,就一身的被動技能,老是想等着人家分配給你。等着別人主動來找你。能主動找上你的能有啥好東西?都是低於你價值的東西向你奔赴的,好的東西,都需要你主動出擊才能換回來的。男女資源這個事也是一樣的。各方面能力,顏值,家庭好的男女朋友,你不主動去爭,怎麼可能論到你?你自己琢磨是不是這個理?

No.2 中產家庭的留學生就是對自己狠一點!

中產家庭的留學生,還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退路太多了,對着利己不夠狠。父母保護也太多了,父母本身可能條件還可以,有的做着還可以的生意,有的是公司的中高層,還有些在體制裡面混。基本屬於那種有房無貸,現金流還算充裕,家裡又只有你一個孩子,自己已經妥善的處理好了自己退休的生活,不會給孩子太多壓力和負擔。

所以,作爲孩子,其實很舒服的,家裡可能沒有過多的希望你爲家裡提供什麼工資來養家這種。沒這種想法。核心就是希望你過得好,有個體面的事業和婚姻。他們就覺得值了。

中產家庭的孩子,非常追求所謂的穩定,就你穩定了才能達到父母最原始的期待。就你安安穩穩留個學,找個不錯的學校,然後留學回來,其實已經兜底了。家裡覺得你大城市找個班上,或者事業編國企去下都好的。對,說到考公考編,不得不說中產家庭的孩子真的很喜歡往這裡面鑽,就即使他們留學回來也是一樣。

這個求穩,是傳統的老一輩的中產家庭的執着觀念,但這種觀念說實話是不可取的。家裡人希望你兜底,但社會不會讓你兜底,兜底不了一點的。你如果真這麼幹下去,原來還算精緻的家庭慢慢也就走下坡路了。說實話,這個機遇遍佈的時代,穩定就是最大的不穩定。你越穩定,越容易跟不上時代的改變,越容易之後出局。

你如果身上揹負技術的,可以繼續堅持技術,比如學醫,學法,學ai,學數統這類的。這種可以通過技術繼續把自己定格在精英打工人位置上。但很多學生其實這些機會都沒有的,你還不如求變,什麼火你弄什麼。多搞搞副業,讓自己成爲事業腦而不是求職腦。多找找機會,多向下兼容。該委屈的時候委屈下自己,比如爲了身份。不要覺得這個東西沒用,後期你回國工作後,過幾年爲了家庭可能又在花大價錢追求這個東西了。

就對自己狠一點,不要老想着這麼多退路在手,其實哪來那麼多退路。如果你留英求職留不下,回國一定會有同類不錯的崗位等你嗎?不會的,內外其實都一樣,你不逼自己一把,你回來也只是假裝讓自己體面一點而已。該逼自己去爭取的都要去爭取。沒有退路,退路是自己都得到了,再覆盤後的選擇。

總了個結:我覺得中產家庭的孩子,優勢在於,學習能力比較強,刷名校比較容易,績點比較好,比較能卷。然後家庭條件還可以,父母對他們比較寬容,啥都給他們想好了。

但缺點是,太過安逸,比較學生腦,相對是那種享受型的。對自己不夠狠,不太能吃苦,家裡已經幫忙規避了。不是那種沒苦硬吃,而是有很多東西爲了長期計需要你價值交換的。有的人就躲了。還有就是比較在乎面子工程,特別在意別人看法。反而對實際利益不那麼上心。還有就是比較能忍,一身被動技能,不太喜歡主動爭取。這些都是在向更好生活奔赴的時候,是硬傷的地方。

調整下,讓孩子主動求變,可能又是一番風景,就留學生你回來,讓孩子自己做主。他們最差又能差到哪裡了?還找不到個班上嗎?還不如讓他們折騰,支持他們資源。讓他們去尋找自己的契機去。家庭在地方沒有關係,不要考公,沒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