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預言下午有大地震,真的嗎?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海嘯襲擊畫面超驚悚。資料照/法新社
最近日本進入地震熱季的說法頗多,北海道津輕海峽、東京大地震、南海海槽、琉球海溝等處都有將發生強震的說法,這些說詞有些是靈媒預言,有些則是日本政府氣象當局正式發佈,看得出科學斧鑿,甚至預言發生的時間,月日後的時、分都具體指出,甚至預言今天日本時間下午2時58分東京會強震;這些預言臺灣聽聽沒感覺,日本則是人心惶惶。
日本的地震研究儘管還談不上精確,但確實科學性增加中;從以往「災後復原」進步到「災前重建」,這個新詞臺灣人會覺得莫名其妙,地震還沒發生,哪來的重建?但日本面地震確實把應對準備拉前到預作防範,最近談得較多的是去年元旦下午裡日本能登半島芮氏規模7.6強震,日本把能登強震整理出應對方法,針對能登半島的地質、公共設施等尋求改善,目的是能登若再發地震,務必抵抗的能力要儘可能加強。
或許國人要問日本地震關臺灣什麼事?其實還真扯得上關連。以去年4月3日上午7時58分花蓮芮氏規模7.1強震來看,這起地震是濱太平洋表日本的南海海槽板塊錯動引起,南海板塊往南擠壓到琉球海溝,一路將能量往南直抵花蓮陸地;這起花東地震幾乎全臺有感,災情不輕。
地球的板塊排列相互擠壓、錯動,臺灣西側是歐亞大陸板塊,東側是太平洋板塊;板塊不是靜止狀態,無時無刻都在下插上擠;過去對地球瞭解有限,在增強科學素養後,過去無可預測的地震跡象,現在的掌握也有進步;例如板塊擠壓時可以觀察到應力變化,微弱時發現不到,但過了臨界點時自然會有警覺。對天災的應對也從災後復原,進步到災前重建。
這些地球科學的知識其實對地震瞭解只是皮毛。3月底震源在緬甸實皆省的強震,一千公里外的泰國曼谷也震得厲害,大樓倒了多棟;一千公里是地表觀察到的地裂,事實上地裂程度遠甚於此,想預防、預測,難度高到難以想像;創造出災前重建的新名詞,只能說找到方向,若離了解問題核心,還差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