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投完大罷免,關稅談判還有挽救餘地?
臺灣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顏厥安以「欲哭欲笑據在伊—一個深綠學者不贊成大罷免的反思」爲題撰文,引發廣大回響。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深綠法學學者顏厥安在大罷免投票前撰文反對。他除了說明無差別大罷免是基本權的濫用,更明確指出大罷免大對抗,一點都改變不了國安危機處境,卻極有礙內憂病竈改革,終究會反噬國安。獨派學者認爲「大罷免有害國安」,可謂重重打了愛臺灣的賴總統一巴掌。
顏厥安特別強調,大罷免反噬國安「正在加速發生中」。所言不虛,對美關稅談就是例證。從日韓談判可知,稅率下降的背後,必須付出國家經濟大失血的代價。
川普用日本談判爲例宣示「拿錢換降關稅」。日本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再加開放市場;美方分潤投資所得九成。日本形同以投資和大米交換汽車產業生存空間,以拖待變。韓國本來準備1000億美元,不被美國接受,談判遭美方放鴿子。看看日韓,不禁憂心正在華府的鄭麗君,究竟帶着多厚重的方案,才能獲得美方許可坐上談判桌?
日韓作爲東亞抗中前線,關稅談判被擴大到軍費,產業鏈乃至市場擴大開放,還有以投資爲名的資本輸血,協助美國製造業迴流,加速發展AI產業。臺灣經濟規模不如日韓,出口美國有六成以上集中半導體、資通產業等國安敏感產品,須承受25-50%關稅。而臺積電籌碼已送出,政府究竟要拿多少代價才能換得不比日本差的經貿待遇?
臺灣比日韓更不利的是,日韓有在野黨扮演談判黑臉,調節壓力。反觀民進黨政府堅持黑箱作業,沒收人民知情權拒絕監督,等同有把柄落在對方手上。賴總統要藉大罷免團滅在野黨,形同拔掉國政大車的煞車皮,將談判當作納貢,博取川普的好感。蔡英文完全執政,臺灣人必須吃萊豬萊牛,若賴清德掌控五院,豈不是讓國庫淪爲援助美國經濟的輸血包?
當綠營發動百工百業挺大罷免,民間卻擔心「百工百業送川普」,不少中小企業與傳產憂心被犧牲。大罷免投完票,若民進黨立即掌握立院多數,民衆還有機會監督關稅談判結果,或是要求政府提出有效補救措施?三個月後若是大改選,社會又要承受一次劇痛撕裂。屆時賴總統必會站在改選前線,還有多少餘力籌謀因應關稅談判的後座效應?這些都是大罷免對國安及民生立即的威脅。
反罷不是保護藍白兩黨,是捍衛人民的國會不致淪爲獨夫的橡皮圖章,保障人民權益不致因權力交易被輕易出賣。愈多人投票反罷,讓賴清德死心迴歸國政,關稅談判的成本和風險至少還有機會減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