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如重啟核武,臺灣會學北韓模式或伊朗下場?

美國雜誌外交政策在9月30日中國事務週報中,副主編巴默以「臺北該如何應對華府」爲題評論指出,臺灣雖受中美夾擊,仍有多條路徑可選。圖爲賴清德總統。歐新社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文以「臺北該如何應對華府」爲題警告,若臺灣最終無法再信任美國作爲安全夥伴,可能會開始認真討論重啓核武計劃。真的嗎?

臺灣的確曾經秘密研發核武,蔣介石總統和蔣經國總統都曾秘密研發核武,但都被美國擋下;1988年爆發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事件,臺灣發展核武相關設施被美國徹底拆除。此後有關臺灣仍在秘密發展核武的傳聞從未中斷,民間也偶有鼓吹的聲音,但政府態度一概否認。

核武是國際上重要的戰略威嚇工具。冷戰時期,美蘇進行核武競賽,並在相互保證毀滅下達到恐怖平衡;後冷戰時期,美俄開始拆除部分武器,烏克蘭也交出核武,但國際社會推動核武裁減成效不佳,核擴散風險反而加劇,除北韓已宣稱加入核武俱樂部,伊朗也躍躍欲試,連南韓也有研發核武之議。

俄烏戰爭爆發,美歐助烏抗俄,但不敢出兵助拳,主要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亭多次威脅動用核武。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嘲笑俄羅斯是「紙老虎」,但去年底美國允許烏克蘭使用美製飛彈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後,普亭就簽署法令降低使用核武門檻。川普再怎麼瘋狂,應該不會想試試紙老虎的爪子是不是「紙核武」?

北韓長期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與制裁,積極進行核試爆和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更透過修法授權先發制人核打擊,和將核武政策寫入憲法,自我確立核武國家地位,並要求美國正視其核武國家地位的新現實。南韓雖因此也有研發核武之議,卻仍被美國擋下,交換條件是納入美國覈保護傘。

伊朗核武也是美國和伊朗關係的核心問題,但政策反覆的卻是美國。美國歐巴馬政府時期,原與俄中英法德共同和伊朗達成協定,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同時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但川普上臺後退出伊核協定,恢復制裁;隨着美伊關係惡化,伊核協定幾近全毀,伊朗也恢復核計劃。

拜登政府上臺,伊核協定重新談判,伊朗並未停止核武發展腳步。川普重返白宮後,一方面要求伊朗重啓談判,一方面卻以伊朗正試圖實現核突破爲由,和以色列先後迅雷出擊,精準摧毀伊朗核設施,擊殺高級核武科學家。川普稱已徹底夷平伊朗關鍵核濃縮設施,但還無法驗證。

兩岸冷戰對峙時期,臺灣擁核武自重的意圖被美國阻斷;在兩岸和平發展時期,以核武對抗相殘則是絕對不可想像;進入抗中保臺時期後,民進黨政府倚美謀獨,美國卻不給安全承諾,川普除對臺疊加高關稅,還要強奪半座護國神山,加劇疑美氛圍。但如果臺灣無法再信任美國,真的會重啓核武計劃嗎?

先不說核武殺傷和兩岸相殘的慘狀,以及民進黨在非核家園裡部署核武的荒謬,臺灣如果重啓核武,會走向北韓道路或伊朗下場?關鍵在美國的態度和中共的反應。

美國過去阻擋臺灣發展核武,但如果需要一場代理人戰爭,美國態度也可能轉變;但考量將加劇地緣政治和核武擴散風險,美國不太可能答應。甚至即使像南韓那樣,把臺灣納入覈保護傘,美國都需考慮美中核武對峙的高風險。

至於中共的可能反應,不必想也知道;何況,伊核發展即將突破之際,美國和以色列先發制人,已經給了中共最好的示範和理由。北韓可以在中俄美製衡的夾縫間擠出核武之路,但臺灣重啓核武發展,最可能就是走向伊朗的下場。

問題是,如果兩岸能夠重回和平發展的道路,臺灣爲何要學北韓或伊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