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邱垂正沒感覺的美國壓力 將一直壓到川普卸任

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垂正今天被媒體問是否有美方壓力?邱垂正回稱,「沒有這種感覺」。記者曾原信/攝影

賴清德總統就職週年談話,沒提兩岸。媒體問是否有美方壓力?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回稱,「沒有這種感覺」。

如果不是感覺麻痹,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應該覺察,就職週年的這一天,賴清德不一樣了,他字斟句酌地念稿子,但互不隸屬、中國等一些過去刻意要讓北京冒火的敏感詞都消失了,金孫顯得特別矜穩持重,沒了高亢激切的勁道。

一般而言,這是壓力症候羣的典型症狀,有千斤重擔壓肩頭,只能憋足了氣忍着,以至於肌肉緊繃、笑容全失。

邱垂正可能私底下看過太多次賴清德的這類神色,自然不覺得總統在臺上的這種壓抑與平時有啥不同,所以他還真地可能不會產生賴清德正在承受着巨壓的感覺。

但邱垂正的感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臺灣人民、以及北京都感覺到了。別看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的迴應仍然一板一眼,但這可是國臺辦頭一次用「臺灣地區領導人」稱呼賴總統,而不是直呼其名,更少了那一段慣用的「三者定冠詞」──麻煩製造者、和平破壞者、戰爭製造者的定勢評價,簡直可謂之是一次積極的、甚至是高調的表揚了。

關於這一點,邱垂正再駑鈍,也一定能感覺得到!這是冷竈裡的一絲溫暖。國臺辦罵還得罵,什麼「仍然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錯誤路線,渲染大陸威脅,延續民主對抗威權虛假敘事」,或什麼「兩面手法了無新意,枉費心機,註定失敗」,但很顯然,他沒再指着賴清德的鼻子罵;如果尖起耳朵聽聽,或許還能聽到輕拍的掌聲。

問題在於,賴清德以及邱垂正、樑文傑等一干人臣,抓得住這一點暖意嗎?答案也很清楚,賴清德只是被美國摀住了嘴,他的臺獨追求不曾減去一分。於是也就沒有抓不抓得住兩岸和緩契機的問題。

不過,賴清德與邱垂正、樑文傑,甚至是劉世芳、顧立雄,最好都去深入地去理解川普總統如今的思維。「臺獨」不但不是川普的戰略方向,他甚至已經在想像一個新的世界格局。當他說出「統一與和平」時,儘管它更像是騙北京上談判桌的誘餌,卻不能排除這確實是川普內心深處的全球未來輪廓的一部分。

川普在已結束的中東行程中,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的長篇演說幾乎揭示了他全部的地緣政治思想。他明白扼要地公開否定干涉主義,聲稱中東如今的進步與變革,「並非來自西方干涉主義者」,不是來自那些「坐在漂亮飛機向人們宣講如何生活、如何管理自己事務」的人。他說那些輝煌奇蹟不是由所謂的「國家建造者」、「新保守主義者」或「自由非營利組織」創造的。

他還重複就職演說對自己的期許,他說,「我最大的希望是成爲和平締造者、一名整合者(unifier)。我不喜歡戰爭。」

北京已多次言明,臺獨就意味着戰爭!川普必然知悉這一點。美國內部確實仍然有一大羣從未冷卻過的干涉主義者,他們仍然在鼓吹戰爭。而賴清德其實就是在這股勢力的引領下,將臺灣推向了戰爭的邊緣。川普卻將那些干涉主義者描述爲「花費數兆美元卻未能開發喀布爾、巴格達和許多其他城市」的人。他顯然已將這股干涉主義勢力當成他必須對抗並剿滅的對象。

所以,川普正在試圖糾正、改掉這個干涉主義的國家路線,而支持臺獨就絕不會是川普的選項,因爲它顯然會讓美國捲入比阿富汗、伊拉克更麻煩千倍不止的漩渦與泥淖。

在川普對於世局與未來如此的認知與設想下,賴清德豈能以爲臺美之間只是「鐵磨鐵」,只是「朋友相感」?以爲蹲一下避開子彈,就可以再將臺獨大夢進行到底?

邱垂正沒有感覺的美國壓力,不但就壓在賴清德身上,而且還將會一直壓着,直到川普的任期結束。

賴清德上任一年來演得如火如荼的抗中保臺戲碼恐怕必須下檔,否則他將嚐到澤倫斯基此刻正在苦飲的冰水。在已被川普削減大半的軍援下,烏軍在戰場上已瀕臨崩潰,他只能收起他的倨傲,苦求普丁趕緊跟他當面談判,好結束這場打不下去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