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普發現金髮夾彎 卓榮泰的決策危機

行政院長卓榮泰(右3)日前會見玄奘大學宗教系教授釋昭慧(左4)後,指示財政部研議增設「不領取」選項,引發爭議。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大罷免失敗後,府院終於同意普發現金1萬元,但行政院長卓榮泰近日聽取玄奘大學教授釋昭慧建議後,一度打算增設「不領取」選項;釋昭慧既非決策官員、也非專家學者,竟可超越立法院、跳過行政院會,成爲影響國家政策的關鍵人物,荒誕過程不僅在野黨撻伐,連綠營自家人都炸鍋。行政院今天緊急修正,未來將不設置「不領取」選項,政策搖擺、徒增困擾,凸顯卓內閣的決策危機。

根據財政部規畫,普發現金領取管道包含直接入帳、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造冊發放等5類。釋昭慧等人近日發起「自由回捐」連署,直指領取這筆舉債硬發的錢是一種恥辱,普發現金1萬元應回捐國家,建議行政院研擬「不領取」選項,不僅吃飽太閒,反倒讓原本單純的政策複雜化。釋昭慧橫空出世的建言竟被賴政府認真看待,卓揆指示財政部建置普發現金登記網站時,研議增設不領取的可行性,引發各界質疑。

月薪14萬的釋昭慧表示,普發現金政策充斥認知作戰,舉債發錢是國家恥辱,呼籲各黨派立委不要再推動類似政策。釋昭慧顯然「政治正確」,一句認知作戰更打中賴政府的心坎;卓榮泰也呼應說,選擇把錢留在國庫,讓政府能運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這是一個正向的訊號」。

政府要普發現金,卻鼓勵民衆不要領取,何其矛盾。卓榮泰的話言猶在耳,綠營已集體反彈,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指出,普發現金在系統上另設「拒領」選項,實在是「擾民的多此一舉」,黨團成員這幾天都積極向行政院反映各界意見、要求檢討,呼籲行政院快改負面政策。吳思瑤也提到,先前她捐贈1個月薪水支持丹娜絲風災重建,不管領取1萬、領取再捐贈或不領挹注國庫,國人都享有最自由多元的選擇。

親綠名嘴溫朗東把話說得更重,質疑卓揆不去向支持者解釋爲何要發1萬元,反而去會見非財經專業也非本土派的釋昭慧,態度就是羞辱支持者,他建議普發現金有2個選項:「A、領取1萬元,感謝行政院。B、領取1萬元,院長請下臺。」資深媒體人周玉蔻砲轟,「愚蠢無極限!這是誰做的決定啊?」綠營同溫層嗆爆卓榮泰,不只是翻盤、根本是翻臉,卓榮泰裡外不是人。

賴政府對普發現金政策是三種態度:一、大罷免之前,普發現金彷彿是糖衣毒藥。二、大罷免挫敗後,普發現金變成體恤民意的德政。三、釋昭慧建言後,普發現金卻流於道德情勒。一個政策,凸顯卓內閣三種立場,更讓卓榮泰一次得罪光藍綠白,就算原本是德政,但太多的政治心眼,將是國家決策的最大危機,還稅於民不恥辱、亂花納稅人血汗錢才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