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黑心腸多吃4個月 姜至剛足堪大谷翔平封號?

近日爆發黑心大腸食安事件,衛福部長石崇良(左)坦言自己週週吃豬腸,十分感同身受;食藥署長姜至剛(右)稱原預計7月中旬稽查,由於檢方7月初成案,擔心內神通外鬼,需嚴格保密才能揭露。記者潘俊宏/攝影

百威食品以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豬腸引發恐慌,連衛福部長石崇良都坦言自己愛吃大腸面線,幾乎週週吃豬腸,十分感同身受;但民衆不在乎部長有無感同身受,而是食藥署6月即已獲報,卻拖到10月才下架,害民衆多吃了四個月的黑心大腸,署長姜至剛卻把問題全推檢方,但行政調查和司法偵查本可並行,食藥署自綁手腳,被邱泰源封爲「大谷翔平」的姜至剛今後還好意思自詡是「安心署長」?

屏東地檢署本月初與防檢署、食藥署等單位突襲百威食品公司屏東作業場所,發現業者使用工業級雙氧水加工豬腸產品,現場封存11664公斤,新北倉儲封存940公斤,業者另出貨至北市知名阿宗面線,「B級大腸」與「白小腸」更流入臺北、桃園、高雄、屏東等4縣市,嚴重危害食安,食藥署重罰業者5400萬元。

但食藥署遲來的鐵腕並不能掩飾這四個月來行政怠惰,讓不知情的民衆多吃了四個月的黑心大腸,至今連多少數量都搞不清楚;衛福部長石崇良更說他也是最近才知情,「只比立委早一點」,愛吃大腸的他難掩心中對食藥署辦事不力的不滿。

姜至剛解釋,食藥署原預計7月中旬稽查,由於檢方7月初成案,考量行政稽查力度可能不足,需嚴密保存證據,查到黑心業者並繩之以法更重於一切。他還說犯罪組織相當嚴密,擔心有內神通外鬼,需要嚴格保密才能揭露。

姜至剛的意思很清楚,全案因爲檢方介入偵查,所以行政調查就暫停。但實務上真是如此運作的嗎?

爲求有效的打擊犯罪,近來立法採行政和刑事複合的管制模式,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經常並行,甚至互相合作,證據還可以共用,只是兩者目的不同,程序上個案調整即可;所謂檢察機關偵查中不得再進行行政調查,過去是政風單位調查規範,但今年初也修正爲「得於案件偵查中進行行政調查」,姜至剛把檢方偵查當作行政推遲的理由,恐怕站不住腳。

食藥署未把食安擺第一,難怪要被朝野立委罵爆。藍委王育敏點出食安法的最高精神是第一時間預防性下架,而不是破案,食藥署爲求保全證據逮到業者,是否想過國人食安風險?綠委林淑芬直指這四個月食藥署沒有任何行政調查,態度消極,放任業者繼續製造黑心食品;綠委劉建國也認爲衛福部竟需要屏檢、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等6個單位才能扣留原物料,太荒謬。看來這筆帳日後還是得記在食藥署頭上。

諷刺的是,姜至剛上任之初,因出身背景被藥師公會質疑能否勝任,認爲食藥署長要處理藥物問題,不是隻管餐廳不中毒,沒有那麼單純;當時的衛福部長邱泰源力挺姜至剛,大讚姜是毒物、藥理兼通的「二刀流」,猶如食藥署的大谷翔平,更是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力挺的人才,邱透露姜有法律背景,因此更是不可多得的三刀流人才。

姜至剛確實是毒物藥理專家,去年初爆發的寶林茶室中毒案,就是姜領銜團隊解析邦克列酸,他還是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多次在食安事件中扮演要角,但無良業者以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豬大腸後販售,他會不清楚處理食品就應該要用食品級雙氧水嗎?他會不清楚民衆若不慎吃到工業級雙氧水,可能對器官產生傷害?

姜至剛上任後曾多次自詡自己是「安心署長」,但好不容易推出新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要求食品從業人員不得「摸完錢又摸食物」,未料引發反彈後就馬上縮手,聲稱輔導沒期限,等有共識才上路,這項好政策就此束諸高閣;但對於福島食品輸臺取消雙證與逐批查驗,姜卻勇往直前,還說臺灣去年600多萬人赴日本旅遊,吃當地食物也都吃得很開心,被認爲嚴重失言,後來由次長林靜儀出面緩頰。一個署長、兩種作風,還真讓人印象深刻。

只是,黑心大腸對人體有危害,姜至剛既是毒物藥理專家,應比任何人都清楚應立即下架,推給未必比他專業的檢方作爲行政怠惰藉口,時間序還被檢方打臉,指「7月初成案」的時間序不對,屏檢是7月21日才接獲調查局報請指揮,隔日分案,並指派檢察官指揮偵辦。

換句話說,不管「7月初成案」也好,「7月21日檢方接獲調查局報請指揮」也罷,事實就是食藥署這四個月沒有任何作爲。期間業者的黑心大腸照出貨下鍋,民衆照吃,怎麼看姜至剛的作爲都不像毒物藥理專家或安心署長,邱泰源給他的「大谷翔平」、「三刀流」封號是過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