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核廢原地踏步 臺電及經濟部想混水摸魚?

低放最終場址選址卡關,臺電及經濟部建議中央修法,設置公投旋轉門,主管機關議最好由核安會(前身是原能會)移交到經濟部。圖爲蘭嶼核廢料貯存場作業情況。圖/臺電提供

核三重啓公投五場意見說明會落幕,正方代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和反方代表綠委莊瑞雄的壓軸尤其精彩,臺北市長蔣萬安順勢喊話賴清德總統該找童組閣,雖然可能性極低,卻爲公投升溫不少;莊瑞雄談核廢固然鏗鏘有力,卻讓經濟部及臺電露餡,原來蔡英文、賴清德主政以來,民進黨政府處理核廢的進度根本是「零」。

童子賢主張「核綠共存」,強調核電低碳、成本低且扮演產業競爭力關鍵。莊瑞雄則指恆春已奉獻40年,批評公投草率且未聽取地方聲音,藍委稱75%恆春居民挺核三延役是「集體幻象走向滅亡」。兩人交鋒猶有餘火,針對莊聲稱「核廢料放在哪裡就是二等公民」,童迴應,政治清廉、做好環境保護就是一流國家象徵,地方派系爲綠電開槍爭奪才叫做二流國家。

說實在,雙方激辯難分勝負,但莊瑞雄卻點出了一個問題:到底臺灣核廢處理的進度底到了那裡?經濟部及臺電有適時提出說明,指早在13年前就選出臺東達仁、金門烏坵兩處低放最終場址,但地方政府不配合辦公投。臺電並表示,重點在於中央要有配套支持,例如《低放選址條例》必須修法。

經濟部及臺電更建議要設置「公投旋轉門」,指定辦理公投順位,只要縣市政府不辦,可由核廢存放地的鄉鎮接手,避免卡關,後續的主管機關也建議最好由核安會(前身是原能會)移交到經濟部,加快作業。

看過經濟部及臺電的說明,表面上經濟部及臺電好像有在做事。但事實上,13年來臺電除了編制溝通小組(人員持續縮編),幾乎什麼事也沒有做成。2016年原能會認定蘭嶼核廢遷移計劃跳票,開罰臺電1000萬元,隔年又以臺電未訂明確計劃時程再開罰3000萬元。臺電不服提行政訴訟,一審臺電勝訴免罰,二審臺電再勝訴,原能會已提再審。

也就是說,蔡英文上臺後,民進黨政府除了讓臺電和原能會打官司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讓臺灣如期走進非核家園,但核廢的處理進度,始終停滯。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蔡英文上任後曾向原住民道歉,並聽取蘭嶼耆老訴說核廢之苦,希望蔡想辦法讓核廢料遷出蘭嶼,後來賴清德擔任副總統時也曾夜宿蘭嶼。事後來看,蔡賴只是過場,沒把核廢處理當一回事,而主其事的臺電、經濟部就只會打行政官司,選址卡關就推給縣市政府,這樣能交差嗎?

核三公投在即,從臺電及經濟部的聲明中暗藏玄機,而且幾乎可以預言,只要民進黨繼續執政,核廢料的問題就可能永遠無法解決。

經濟部建議設置「公投旋轉門」,這必須經過修法程序。但問題是民進黨根本無心推動,否則執政9年多,要修法早就修了,期間民進黨只想把公投與選舉脫鉤,核三重啓公投前夕再拿出來說嘴,根本練肖話。

其次,經濟部建議核廢主管機關最好由核安會移交到經濟部,名爲「加快作業」,但核安會過去又何曾阻擋、妨礙過臺電、經濟部最終處理場選址?

相反的,原能會正因爲認定臺電延宕選址纔開罰,臺電不思可行方案儘快解決,反而想把主管機關由核安會改爲經濟部,過去有核安會監督都尚且如此怠惰,日後若改由經濟部主管,這不擺明繼續混水摸魚嗎?

根據臺電「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計劃書」,最終處置場須於2055年完工啓用。如果連低放場搞了13年都還在原地踏步,如今才說要修公投法、變更主管機關纔可以成事,這話能信嗎?莊瑞雄凸顯了核廢問題,更重踹了臺電及經濟部一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