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不選黨主席的盧秀燕 從朱立倫身上看到教訓了嗎?

臺中市長盧秀燕昨天結束澳洲訪問搭機返臺釋出不選國民黨主席的訊息,引發政壇高度關切。記者黃仲明/攝影

823第二波大罷免綁核三延役公投在即,卻傳出臺中市長盧秀燕考慮「不選黨主席」的消息。從論述的完整性來看,此訊息應非空穴來風。但問題是,此時釋出不選黨主席的訊息,對盧秀燕乃至整個國民黨,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雖然目前僅是臺中市長,但盧秀燕被視爲是國民黨挑戰2028總統大選的主要人選,已無疑義。對於此時是否應該出來參選黨主席,國民黨內始終有兩派看法:其一,是爲求總統被提名人和黨務齊心,盧秀燕應該出來承擔黨主席職位;其二,是國民黨主席工作繁雜且易引爭議,又必須承擔募款任務,且盧秀燕的臺中市長尚未卸任,如果此時出來接任黨主席,恐怕會成爲衆矢之的,甚至提早損耗,殃及國民黨2028的總統、立委佈局。

平心而論,這兩種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嚴格來說,「大罷免」還沒有完全完結,8月23日結果如何,尚無定論。此時此刻,國民黨都應該把全部心力放在打好眼前這一仗,而不是在黨主席選舉上。這也是國民黨中央自一開始,就把主席選舉的時程,訂在9月的主要理由。

而盧秀燕陣營提出「考慮不選」黨主席的理由,雖然都有討論空間,也或許是盧秀燕個人主觀看法。但任何一個重要職位,爭與不爭,要考慮的始終不是「個人看法」,而是必須從大局着眼。如果「大局」真的需要盧秀燕出來承擔,那麼「個人」縱有千百個正當理由,也會被當成逃避的藉口,對自己反而是傷害。

而這樣的思考邏輯,也不免令人想起如今成國民黨「出氣筒」的黨主席朱立倫。時間拉回到2014年,朱立倫仍是國民黨的「明日之星」,且是2016年參選總統的重要棋子。但在九合一選戰慘敗、馬英九辭任黨主席後,朱立倫雖接任國民黨主席,卻堅持「做好做滿」,避選2016年的總統選戰;而後才引出一連串「挺柱」、「換柱」、國民黨慘敗的風波,國民黨也由此從執政跌落谷底。

2020年國民黨總統、立委選戰再敗,黨主席吳敦義請辭。當時藍營不少人也冀望朱立倫再出來參選,但朱立倫卻還是避戰。這兩次該承擔而未承擔的經歷,深深烙印在藍營支持者的心中。這恐怕也是儘管朱立倫擔任黨主席後,帶領國民黨打的選戰勝多敗少,但仍不見容於藍營選民,以致與總統大位絕緣的主要原因。

如今的盧秀燕,看起來思考邏輯也十分類似。此時釋出「考慮不選」訊息,不無「先講先贏」味道。但現在不選,不代表不選,盧秀燕「承擔」的時間點可能是在明年九合一選戰之後,屆時盧秀燕已卸任,就無「提前烙跑」問題。只是「大位不以智取」,如果真的對大位有想望,一再算計,只是讓人失望與看破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