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交棒、盧秀燕拒選黨主席? 基層憂2026選戰佈局焦慮炸鍋

▲朱立倫、盧秀燕日前同臺替楊瓊瓔反罷免。(圖/國民黨提供)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國民黨主席10月改選,在取得兩波大罷免勝利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宣佈,爲了2026和2028返執政的挑戰,此刻是「順利交棒、放心交棒」的時刻,並懇請臺中市長盧秀燕接任下一屆國民黨主席;據悉,盧秀燕預計今(24日)上午受訪時宣佈不參選黨主席。眼看距9月1日領表已不遠,朱盧兩人的隔空喊話卻讓黨內焦慮炸鍋,憂心盧朱若都不擔重任,未來出現弱勢、甚至是背離主流民意的黨魁,對2026年地方選舉絕無加分,在野邁入10年的國民黨沒有內耗本錢。

昨天並非朱立倫首次表達交棒主席的意願,但這是他第一次公開點名希望盧秀燕接任黨主席。先前不斷有聲音傳出,朱立倫「順利放心交棒」是以退爲進的政治話術,但「續任」在野黨黨主席,需扛起每個月四千萬的黨務經費,承受黨內罵名,又被「排除」2028代表國民黨重新拿回政權的候選名單,近朱人士直言,從政治安排看,繼續接掌黨主席實在稱不上是「進」,那朱立倫又何來「以退爲進」之說?

如今盧秀燕不選黨主席的傳聞甚囂塵上,朱自己也表達「一定交棒」,讓藍營基層小雞涌現焦慮,憂心盧朱若都不擔重任,將有領導危機。一名備戰2026年市議員選舉的藍營人士指出,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先前多個地方黨部幹部因司法事件遭羈押、起訴形同團滅,原是後備補給的地方黨部能量大減,對於小雞們來說都很慌,這時黨中央若又沒有一個號召力強的黨主席扛起,國民黨會陷入領導危機,「國民黨權力越大,責任卻越小,要每天在地方跑的小雞怎不失望?」

一名有意投入選舉的立委輔選幕僚也指出,目前朱堅持交棒、盧堅持拒接的窘境,會導致國民黨進入權力中空期,讓一些不適任的人選來互鬥,對黨務改革、國民黨體質改善、政策研發、青年改革一點幫助也沒有,實在不明白目前非國民黨聲勢谷底的時候,爲何黨主席一職卻成爲燙手山芋?從2018年以來,國民黨已一再證明選情大好後的黨內大亂,兩度嚐到無法重返執政的苦果,竟然無法記取教訓?該人士認爲,黨內事務若不妥善處理,大罷免勝選的紅利轉眼就會消耗殆盡,畢竟這幾波都是靠着中間選民「厭綠」才安然度過,但是否已轉爲藍營選民也未可知。

面對黨內每月的龐大開銷,以及緊接而來的九合一選舉佈局等,國民黨主席的擔子愈來愈沉重,不具名藍委認爲,盧若要競逐總統大位卻不選黨主席,恐揹負「該承擔時不承擔」的責難;另外,也有藍營人士表示,不擔任黨主席除了在重要決策與資源分配上失去對黨務的直接掌控力,也錯失提前鞏固領導地位、統合黨內資源的機遇,未來若要與民衆黨談整合,誰說了算數?大勢清楚,誰如今有黨內「最強母雞」的共識,又有藍白合的「實務經驗」?放眼望去也只有已經實踐過2024立委選舉藍白合1.0跟大罷免藍白合2.0的盧秀燕了。

盧秀燕有意爭取總統大位已是政壇皆知,若堅持不參選黨主席,黨內也只能尊重,不過黨內人士指出,下一任黨主席近則要擔負2026提名重責,遠還要肩負2028造王者重任,不論誰當主席,都必須跟總統參選人密切合作,不能再出現2020及2024年大選黨機器與總統候選人多頭馬車的情形。然而儘管如此,若黨內外認爲的強棒都不選,未來當選主席的人勢必成爲弱勢領導,基層憂心2026年地方選舉萬一慘跌,國民黨2028如何重返執政?所以政治不能只靠算計,何況想挑戰大位的人,若不能挺身而出直面風險,又如何向選民證明自己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