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佈!剛剛,利好傳來!
機器人賽道迎來利好政策。
8月11日,杭州市司法局發佈公開徵求《杭州市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意見的公告,通過制度設計規範發展秩序、優化產業生態、強化要素保障,全面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提到,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業製造、農業生產、醫療健康、教育培訓、特種作業、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場景的應用推廣。
8月11日消息,杭州市司法局發佈公開徵求《杭州市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條例(草案)》)意見的公告,將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納入全市政策支持框架,通過制度設計增強政策合力,進一步規範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條例》指出,面對當前研發訓練需求和未來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廣泛應用需求,要求加強網絡和算力基礎設施規劃佈局,建立多元智算供給服務體系,提升算力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條例》明確核心技術主攻方向,聚焦具身智能“大腦”(具身智能大模型)、“小腦”(運動控制系統)及“本體”(機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機)三大核心以及專用芯片等“卡脖子”環節,具體來看:
在“大腦”研發方面,支持開展具身智能模型的研發和應用,提升多模態感知融合、人機交互、任務規劃、決策控制、仿真訓練等關鍵技術水平,提高具身智能模型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和可解釋性。
在“小腦”研發方面,支持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提升慣性導航系統姿態感知、全身動力學控制算法、感控結合的全身協同算法等關鍵技術水平,提高具身智能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下的運動協調與精準控制能力。
在“本體”研發方面,支持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製與應用,鼓勵開展類人皮膚、仿生肌肉等技術攻關,提升具身智能機器人整機的研發製造能力。
在芯片研發方面,支持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多模態感知芯片、專用計算芯片、動力控制芯片等專用芯片的研製和應用,鼓勵開展類腦計算芯片、存內計算芯片等低功耗芯片的技術攻關。
《條例》指出,打造技術攻關平臺,支持建設具身智能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技術攻關平臺。健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科研儀器和設施開放共享機制,加大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開放力度。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條例》提到,市科學技術部門應當建立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激勵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建設。
《條例》指出,鼓勵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定期舉辦具身智能機器人學術論壇、專業展會及賽事等,搭建產業合作平臺,組織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對接、創新產品展示等活動,加強產品推介力度,對接國內外創新資源。
《條例》明確,加強金融保障力度。要求政府發揮財政資金、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帶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加大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融資力度。鼓勵相關保險機構開發針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特色保險產品和服務,破解融資難與創新風險高問題。
六大領域應用賦能
在應用賦能方面,《條例》提出,促進具身智能機器人在以下六大領域場景的應用推廣:
在工業製造領域,市經濟和信息化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在智能製造領域的規模化應用,聚焦汽車製造、工業物流、3C製造等重點領域,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場景應用試驗,充分發揮具身智能機器人在柔性製造、人機協作、智能決策等方面的優勢,提升工廠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水平。
在農業生產領域,市農業農村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在種植採摘、農作物監測和田間管理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提升農業生產能力。
在醫療健康領域,市衛生健康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在臨牀診斷、手術輔助、康復護理、健康管理等醫療服務全鏈條的深度應用。支持醫療機構、企業聯合開展醫用機器人臨牀創新與示範應用。
在教育培訓領域,市教育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支持企業和學校合作研發教育機器人、編程機器人等產品,並推動其在輔助教學、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應用。鼓勵企業爲有特殊需求的兒童提供個性化輔導和陪伴服務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品。
在特種作業領域,市應急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支持企業開發與應用應急救援、消防作業、危險環境作業、特殊場地值守、危化品處理、重型工程作業等特種應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提升特種作業的規範性、安全性、可靠性。
在公共安全領域,市公安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安保巡邏、偵查安檢等公共安全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部署智能巡檢、異常識別及應急響應等機器人產品,提升安全防護能力。
另外,《條例(草案)》要求,從事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生產、應用及服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循以人爲本、公平公正、透明可釋、安全可控、尊重隱私的倫理要求,確保在複雜交互中始終符合安全約束和人類價值觀。
《條例(草案)》還提出,從事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生產、應用及服務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建立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與個人信息保護制度,依法採取數據安全防護措施,防範數據泄露、丟失、損毀或被竊取、篡改等安全風險,保障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責編:戰術恆
排版:劉珺宇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