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返美是幻想?謝金河嘆臺灣2產業不可能存活 大廠現況曝光

謝金河認爲,臺灣包括成衣業等不可能在美國存活。(圖:shutterstock/達志)

川普上任後祭出一連串激進關稅政策,並要製造業移向美國,衝擊許多大廠,近期臺灣製鞋工廠傳出已有2間業者放無薪假,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撰文指出,除了鞋業首當其衝,成衣業也不可能在美國存活,他實際探訪大廠,都強調未來關稅將由品牌廠承擔。

謝金河表示,臺灣鞋業是川普關稅大刀下首當其衝的產業,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年從Nike、Adidas、Newbalance到這些年崛起的HOKA,或是ON等,如果沒有臺灣的鞋廠隱身在這些品牌大廠後面,這些大廠絕不可能享有超高毛利率。

川普想要製造業迴流,對許多大廠來說非易事,謝金河強調,臺灣成衣及鞋業都不可能在美國存活,他近期參訪百和印尼廠,百和的葉副總介紹公司的鞋子,從鞋帶穿孔,到鞋帶,還有複雜的供應鏈及材料管理,這都不是美國的強項。

謝金河進一步問製鞋業者,川普的關稅大刀揮下,你們怎麼躲?而大家普遍的看法是先觀望一下,如果難逃衝擊,最後關稅將由品牌廠承擔。

至於臺灣紡織業方面,謝金河提到,大廠儒鴻總部設在臺灣,針織布料在臺灣、越南,成衣在越南、柬埔寨、賴索托、印尼、大陸共18個廠,全球成衣月產能高達575萬件,大家平常穿的Nike、Under Armour運動服飾,很可能都是儒鴻生產的。

謝金河近期也參訪儒鴻印尼廠,他詢問川普關稅撞擊下,成衣單子有沒有受到影響?廠商則說訂單已經排到第三季末,影響並不大,至於關稅,可能轉嫁終端品牌大廠,因此受到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