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王雲鵬:AI傳遞愛

原標題:AI傳遞愛

北京日報記者 王琪鵬

北京雄鷹志願服務總隊志願者

王雲鵬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王雲鵬充滿感情的朗讀,將聽衆的思緒帶到了古詩詞的意境中。只要有時間,這位五星級志願者就會鑽進錄音室,專心製作有聲讀物。他有一個心願:帶着盲人“閱讀”。

王雲鵬口齒清晰,發音標準,聲音充滿了磁性。不熟悉的,還以爲他是地道北京人。其實,這個29歲的小夥子來自福建漳州,從小說的是閩南話。在成爲志願者之前,他因爲平翹舌不分而經常被小夥伴們調侃:“你呲(吃)飯了嗎?你們南方是不是總有臺轟(風)啦?”

“普通話說得好,跟我當志願者有很大關係。”王雲鵬故作神秘。2014年,王雲鵬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來學校報到時,剛從北京西站出來,王雲鵬就迷了路,幸好有志願者像及時雨一樣幫助了他。“我那時就想,以後我也要當志願者,幫助別人。”他說。

要當志願者,先學普通話。意識到自己的普通話水平較差,王雲鵬一入學,就報名了演講俱樂部。練發音、讀報紙、背繞口令……經過刻苦練習,來北京的第二年,他就拿到了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在一場演講比賽中,他還進入了全國百強。2016年,王雲鵬在“志願北京”平臺上註冊成爲一名志願者。

由於普通話說得標準,王雲鵬被推薦到中國盲文圖書館,成爲了一名讀書志願者。在這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視障兒童。“有些孩子比較小,還沒有學過盲文,他們需要通過聲音來學習知識。”在盲文圖書館,王雲鵬給孩子們讀散文、講國學,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爲“大鵬哥哥”。

久而久之,孩子們對“大鵬哥哥”的長相產生了好奇。由於眼睛看不見,孩子們只能通過用手觸摸,知道他“胖胖的”“戴個眼鏡”。在一次助盲活動中,一個視障孩子向他哭訴,本來自己有很多夢想,但因爲眼睛看不見,這些夢想再也無法實現了。這一幕,在王雲鵬腦海中總是揮之不去。

怎麼能幫助到這些視障孩子呢?大學畢業後,王雲鵬來到了中關村工作。他一邊創業,一邊堅持做志願服務。從去年開始,隨着AI(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他有了新的想法:“我們可以利用AI幫助視障人士!”

王雲鵬說,他身邊有不少志願者通過製作有聲讀物來幫助盲人拓展“視野”。有聲讀物可以讓盲人在增長知識儲備的同時,還能感受到陪伴。“但是志願者的力量畢竟有限。”他說,真人錄製的有聲讀物只能講一個梗概,如果詳細展開,比如講一部長篇小說,就需要志願者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但是AI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對人聲進行採樣,再用AI生成新的內容。比如老師講5分鐘的知識點,其餘的內容就可以用AI生成人的聲音讀出來。”王雲鵬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同伴的支持。志願者們分工明確,有的負責錄製聲音,有的負責開發小程序,努力讓這個免費小程序能夠早日上線。每逢週末,王雲鵬總是處於“失聯”狀態,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這上面。

“不僅健全人可以使用AI,視障人士也可以平等地使用。我們希望利用AI幫助視障人士克服障礙。”因此,他將這個項目命名爲“圓滿”。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