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線貨櫃船大熱門、MSC擬造120艘 臺船明年下半年纔會決定接不接
▲臺船明年下半年纔會決定接不接造支線貨櫃船。(圖/臺船提供)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由於全球支線貨櫃船(集貨船)船齡嚴重老化,今年第二季度造船市場該型船訂單激增230%,業界龍頭地中海航運(MSC)訂出規模空前的中小型船隊更新計劃,擬建造120艘支線船,以替換旗下平均船齡高達22年的該型船,臺船(2208)到2030年還有副檔塢位可接造16艘該型船,公司高階表示,現在接單風險偏高,明年下半年纔會做出決定。
新冠疫情爆發後,MSC從2020年8月到2024年11月,自二手市場收購了至少400艘二手貨櫃船,其中不乏大量用以補充及時運力的老舊船舶。而Braemar提供的資料顯示,MSC當前自有船隊中,大量中小型船舶/支線型船舶,特別是6000箱(20呎櫃)已經服役超過20年,部分船舶船齡甚至接近30年。
而今年年初至今,MSC已有數艘老舊船舶發生事故,2月「MSC Baltic III」輪因動力故障在加拿大紐芬蘭擱淺、5月「MSC Antonia」輪在紅海擱淺,疑爲導航系統異常引發、5月「MSC Elsa 3」輪因艙室進水與設備失效在印度近海傾覆沉沒,引發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成爲焦點事件。其中,「MSC Elsa 3」輪建造於1997年,船齡已達28年,業界分析船體結構老化、電力與應急系統性能退化,是此次翻覆沉沒的關鍵因素。
根據克拉克森研究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MSC旗下小於6000箱船,截至2025年,總船數爲378艘; 其中船齡在15年及以上的有351艘、船齡在20年及以上的有229艘、船齡在30年及以上的仍有23艘。
截至目前,MSC旗下小於5000箱的貨櫃船共計330艘,其中船齡在15年及以上的高達304艘,佔比超九成; 船齡超過20年的有193艘,超過30年的仍有23艘。
上述數據清晰反映出MSC在小型船隊中高度依賴老舊船舶運營,船齡結構嚴重老化,不僅帶來維護和能效負擔,也增加了安全與合規風險,成爲推動其大規模支線船更新計劃的重要現實依據。
據英國船舶經紀公司Braemar透露,MSC正計劃訂造多達100至120艘1100–5000箱級別的新船,主要作爲現有老齡船的替代艦隊。 未來這些新船大概率將在中國船廠建造,交付週期將延續至2029年前後。
克拉克森數據顯示,MSC目前建造中的約120艘貨櫃船,2萬箱以上的超大型船佔了74艘、1萬到1.5萬箱中大型船有35艘,其中不滿1萬箱的訂單隻有兩艘在新時代船廠建造的8100箱的新船。
根據Alphaliner數據,截至2025年7月,MSC已運營928艘船舶,總運力超671萬箱,穩居全球第一。 公司自有船舶多達650艘,另有超過210萬箱的新造船訂單正在交付中。MSC正從「大船擴張」轉向「支線重構」,未來數年將是其戰略結構深度調整期。
海事戰略國際公司(MSI)7月份的《地平線》報告顯示,100箱至3900箱之間的支線船,今年第二季訂單年激增230%。目前約50%的支線船船齡超過15年,其中約一半超過20年。支線船訂單大幅增加,其中1300-2900箱與2900-3999箱的訂單都是大幅增加,小型貨櫃船訂單仍然很低。
以臺船目前接單狀況,萬海航運訂造的16艘貨櫃船主檔塢位旁,有16個副檔塢位可接造中小型貨櫃船或8萬噸左右散裝船,檔期是在2027年下半年到2030年。
臺船高階指出,造船市場變化很快,鋼價、零組件售價都需要考慮,現在接單風險偏高,加上公司對內也要盤點新船設計能量、人力配置等,因此現在不急着接單,如果要接,也是明年下半年以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