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瓦斯管線汰換速度慢藏公安隱憂 監院請北市府改善
監察院指出,臺北市區埋設50年以上老舊瓦斯管線達18萬餘公尺。圖爲臺北地下瓦斯管線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北市區發展早,也滿早建置地下天然氣管線,監察院指出,臺北市區埋設50年以上老舊瓦斯管線達18萬餘公尺,瓦斯開關閥孔蓋約近三成遭掩埋,其中管線老化嚴重,但汰換速度緩慢,隱藏公安隱憂,已函請北市政府確實檢討改善。
監察院財政及經濟委員會今日通過監委陳景峻、郭文東、趙永清等人就「審計部函報,有關臺北市區埋設50年以上老舊瓦斯管線達18萬餘公尺,及瓦斯開關閥孔蓋約近3成遭掩埋等情案」之查處結果。
監察院說明,北市地下天然氣管線總長爲246萬510公尺,埋設50年以上達22萬5848公尺,合計使用中已30年以上管線達113萬7029公尺,據北市府督導4家天然氣公司自109年起自提的改善計劃,4家公司每年可汰換約5萬多公尺,按此速度汰換使用30年以上管線恐需22年。現行4家公司汰換地下天然氣管線的速度遠追不上老化速度,潛在的災害風險極高,且有重大公共安全隱憂,市府不該漠視,應儘速督導改善。
監察院指出,依照北市府統計瓦斯漏氣通報搶修資料,腐蝕、鏽蝕是造成瓦斯管線漏氣之主要原因,但目前僅能靠通報方式被動發覺,形同放任業者被動處理管線漏氣問題,而市府用於天然氣安全查覈預算每年約爲110萬餘元,是否足以查覈?另外,雖有訂定相關罰則,但從未曾對4家天然氣公司做相關裁罰。
監察院提到,截至112年10月底,北市地下瓦斯管線之開關閥孔蓋遭埋沒數量計有6622個,約佔總數2萬2614個近三成,若遇災害事故難以立即緊急停止供氣,已嚴重影響市民公共安全存有重大公安疑慮。北市府雖稱已督導業者全數改善完成,但孔蓋位置數量資料來源均爲業者提供,正確性爲何?相關疑問均有待市府切實督導,確保防災圖資正確性。
監察院認爲,瓦斯管線每年漏氣件數並無顯著下降之情況下,北市府所稱的風險減緩措施,以及管線汰換速度等,讓國人放心。其餘縣市汰換速度是否同樣堪憂,自有待經濟部掌握與處理。
監察院指出,臺北地下瓦斯管線每年漏氣件數並無顯著下降之情況。圖/監察院提供
監察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