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通未來 雲南大理打造婦女就業創業驛站

原標題:雲南省大理市打造婦女就業創業驛站(引題)

近萬人次臨時用工機會 助婦女“職”通未來(主題)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周玉林

爲切實解決當地婦女就業創業難題,搭建起通往夢想的橋樑,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婦聯打造並掛牌成立了大理市首個婦女就業創業驛站。截至目前,已成功爲9621人次提供臨時用工機會,累計收入達134萬元。

精準對接,打造就業“直通車”

“婦聯搭建的這個平臺幫了我們大忙,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在馬路邊等活兒幹了,我們這些靈活就業的女性有了實實在在的依靠。”滿江街道的李大姐感激地說。

年近五十的李大姐,因家庭瑣事纏身且文化程度不高,一直難以找到穩定的工作,家庭經濟壓力如影隨形。在得知婦女就業創業驛站的存在後,她滿懷期待地前去諮詢。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在詳細瞭解她擅長家務整理的特長後,迅速爲她推薦了合適的家政類零工崗位,並貼心地幫助她聯繫培訓,提升專業技能。

憑藉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李大姐很快贏得了僱主的認可。如今,她不僅有了穩定的收入,能夠爲家庭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持,也找回了自信和對生活的熱愛。

據悉,大理市婦女就業創業驛站創新採用“權威推薦+自主就業”的模式,集信息發佈、洽談對接、政策諮詢等多功能於一體,全方位爲就業人員排憂解難。通過打破就業信息交互的壁壘,建立起常態化的服務平臺,精準對接務工婦女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實現了雙方的“雙向奔赴”,有效提升了大理市婦女就業創業服務的整體水平。

暖心呵護,健康防線“不缺席”

在關注婦女就業的同時,驛站還十分重視女性的身心健康。它充分整合“大理市公共衛生健康服務站”的資源,爲前來諮詢的婦女提供免費的基本健康體檢服務。

太和街道的張大姐是一名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平日裡爲了生計奔波忙碌,無暇顧及自己的健康。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驛站得知大理市婦聯和市婦幼保健院正在開展“兩癌”免費篩查活動,便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篩查。檢查過程中,醫護人員專業細緻,不僅認真進行檢查,還向她普及了許多實用的女性健康知識。

一週後,張大姐接到了進一步複查的通知。原來,初步篩查發現她的宮頸存在異常。經過更深入的檢查,確診爲宮頸癌早期。幸運的是,由於發現及時,通過手術治療,張大姐逐漸康復。回想起這段經歷,她滿含熱淚地說:“多虧了這次免費篩查,讓我能及時發現病情,是大理市婦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大理市定期開展義診服務,爲適齡婦女提供“兩癌”免費篩查,並針對義診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專業的醫學指導。通過發放健康教育資料、普及健康知識、開展健康體檢等一系列舉措,爲前來求職和靈活就業的婦女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共衛生健康服務。2024年,大理市完成“兩癌”篩查5.22萬例,救助51名低收入“兩癌”患病婦女,發放救助金12.75萬元,爲患病婦女送去了溫暖和希望,緩解了她們的生活和經濟壓力。

權益護航,法律保障“不打折”

爲了增強婦女的法律意識,維護她們的合法權益,驛站專門設立了獨立的諮詢窗口。工作人員對每一位前來諮詢的婦女都認真傾聽、詳細解答並做好登記,同時普及鄰里糾紛、家庭暴力、婚姻糾紛、勞動保障等方面的法律知識,提供專業律師“一對一”諮詢服務。

今年48歲的馮女士年前收到一條聲稱她中了鉅額大獎的短信,要求她點擊鏈接填寫個人信息並繳納手續費即可領取獎金。文化程度不高的她既看不懂操作內容,又擔心錯過這筆“鉅款”,內心十分糾結。

於是,她來到婦女就業創業驛站求助。工作人員耐心聽完她的講述後,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起網絡詐騙,詳細地向她介紹了常見的詐騙手段,並結合實際案例資料和圖片進行講解。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馮女士恍然大悟,避免了財產損失,對婦聯的幫助感激不盡。

家庭賦能,幸福生活“齊構建”

爲助力城鄉婦女實現就近就業,大理市婦女就業創業驛站積極整合公共服務資源,在企業與務工人員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樑。

市民曉妍曾因工作繁忙,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在學校出現孤僻、厭學等問題。爲了更好地服務婦女和家庭,驛站整合大理市家庭教育講師團的力量,爲求職和務工人員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培訓,開展個案和團體輔導服務。從夫妻、婆媳、親子關係等方面入手,弘揚家庭美德,傳播科學的家教理念和文明家風,構建起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生態圈。如今,曉妍學會了平衡工作與家庭,孩子也變得開朗自信,成績逐步提高,家庭氛圍溫馨和睦。

大理市婦女就業創業驛站通過加強與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合作,形成多方聯動的良好局面。通過搭建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合作對接等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爲婦女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優質服務,激發了婦女的潛能,讓她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舞臺上綻放出新時代女性的獨特風采。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