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科創3招轉骨 老牌拉鍊廠添動能
智通由老牌拉鍊廠,轉型企業資服、再跨足數字金融科技的平臺之路,蔡焜煌正努力打造3只腳讓公司再出發,並搶搭新南向的動能列車。(圖/財訊提供)
臺灣過去是拉鍊王國,成立47年的宏大拉鍊是臺灣唯一掛牌的拉鍊廠。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當年28歲的洪寶川看好拉鍊事業,離開臺塑集團自行創業,跟着臺灣外銷事業起飛,以自有品牌MAX聞名全球,客戶包括Walmart、Target、JCPenney、Macy's、Kohl's,還有豐田等各大汽車品牌客戶逾60家。
然而,隨着時光推移,如今前有日本YKK百年老店、後有中國福建SBS、上海YCC追兵,不敵對手的品牌、規模,就要淹沒於紅海。
宏大拉鍊20多年來本業賺不到1元,陷入長期虧損。2020年,洪寶川苦思轉型,遇上累攢資金多年,想要大展身手的鐘富瑋與蔡焜煌,兩人一起入主了宏大拉鍊,積極轉型到資訊服務業務,並於2023年更名智通科創。
新團隊接手 走出虧損困局
根據今年6月公佈的智通年報10大股東名單,洪家人已經完全退出,而前兩大股東即爲永贊開發投資持股7.36%,宏達開發投資6.06%,代表人即爲鍾富瑋、蔡焜煌。
自2020年新團隊接手後,董事長由鍾富瑋出任,總經理則爲蔡焜煌。公司毛利率一路從2020年9.42%、2022年16.5%,2023年達到38.4%已由虧轉盈,終結多年的本業虧損;2024年毛利率再拉高到56.1%,EPS(每股稅後純益)2元。年報揭露,目前營收佔比爲拉鍊48%、軟體52%,顯示智通的營運不僅已經轉型,也走出虧損困局。
蔡焜煌是如何推動轉型的?《財訊》雙週刊指出,首先,針對拉鍊事業,他沒有用裁員作爲整頓策略,而是針對長期低薪的員工調高薪資15%至20%,再將各部門調整成自負盈虧,各自有業績目標,不再是吃大鍋飯,效率自然上升。同時,他也親自牽線整合供料流程,尋找替代供應商,透過比價與批量訂購,大幅降低原料成本20%至30%。
「起初有采購幹部反彈,堅持用別家紗線會增加不良率,我就拿出別家拉鍊廠的數字成果來說服第一線員工,幾次試驗下來終於成功,也克服不良率問題。」
爲提高資金效率,蔡焜煌擬節省龍潭廠租金,另購土地自建楊梅廠,今年可以完成遷廠,同時更新設備,預估效率可提升2.7倍,人力需求下降約3成,「租金省下來,也擴充自有資產。」設定臺灣楊梅新廠專注高附加值的研發與小批量、高毛利產品,中國崑山廠則負責量大產品。對於公司的本業,「能打平到小賺錢就很欣慰了。」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