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高 警惕夏日的隱形殺手——熱射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各地出現多起因熱射病致死案例。人們常將“中暑”與頭暈乏力畫等號,認爲多喝水休息一下即可緩解。殊不知熱射病是致死率極高的醫學急症,能在數小時內引發多器官衰竭!
切勿輕視任何中暑症狀!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專家張玉想警示,公衆存在嚴重認知誤區——“不就是中暑?還能死人?”這種輕視極易延誤識別,錯過“黃金救治期”,導致死亡或永久殘疾。
如何區分中暑和熱射病
全軍熱射病防治專家組組長、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首席專家宋青提到,自我判斷是否熱射病要關注4個預警信號:燙、暈、晃、亂。燙,指的是自己感覺由內而外地發燙;暈,是感到頭暈目眩;晃,指患者行走不穩,覺得十分疲勞,連邁腿都費勁(在旁人看來患者走路如同醉酒);亂,患者面部潮紅或發白,發生噁心嘔吐、心慌氣短、腹痛腹瀉等症狀,說明此時體內各個器官開始出現熱射病表現。旁人如果識別出此人患上熱射病,應立刻進行現場急救,並送患者入院救治。
張玉想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造成熱射病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高溫高溼的環境和劇烈的運動,再加上以下4條中的任意一條:出現意識障礙,如抽搐或昏迷;體溫大於40°C;兩個以上臟器出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如DIC(俗稱“七竅出血”)。
今年最新發布的《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5版)》中明確了中暑、熱射病等相關疾病的分類,並且首次提出了熱射病性凝血病診斷標準和熱射病危重程度評分系統(HSSS),以便醫生更早發現熱射病引發的相關問題,更好地評價病情,及時採取相應的方法治療。
區分熱射病和普通中暑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患者是否出現意識障礙。中暑的症狀相對較輕,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但是不會出現意識障礙。一旦患者出現意識障礙,開始頭腦不清楚甚至醒不過來,就說明已經發生了熱射病。重症熱射病患者甚至會出現多個器官衰竭。
在識別熱射病時,基層衛生人員應該注意不典型熱射病問題。近年來,有不少熱射病患者被漏診、誤診。因爲不典型熱射病發病時,患者核心體溫可能不高,發病環境可以在常溫甚至低溫下,運動強度可以不劇烈,發病時意識障礙也可能不嚴重。因此患者只要達到以上基本條件中的任意一條,加上4條臨牀表現中的任意一條,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就能夠達到熱射病的診斷標準。
合理展開自救能夠挽救生命
在察覺到自身可能出現熱射病徵兆時,應該注意“三個立即”:立即停止運動、立即脫離高溫環境、立即做降溫處理。
宋青說:“熱射病損傷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高溫的峰值和持續時間。就比如我們煮一個雞蛋,剛放進沸水裡我們就立刻關火撈出來,打開雞蛋,裡面依舊是生的;但如果已經煮了三五分鐘再撈出來,雞蛋裡面就已經熟了,凝固了,人體也是一樣。人體溫度超過40°C時,就會損傷到體內的細胞,如果每個細胞都‘燒熟了’,這些細胞所組成的器官就會受到損害。”多個器官的損害進一步影響體內系統,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救治,患者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因此,熱射病救治應在5分鐘以內完成早期識別,快速降溫,力爭30分鐘內將患者體溫降到39°C以下,兩個小時要降到38.5°C以下。
當早期中暑發生時,患者可以補充適量溫水和鹽水,到蔭涼環境休息,避免進一步發展成熱射病。如果體溫升得很高,超過40°C了,就應該迅速採用物理降溫法進行急救。張玉想提醒,如果感覺自己中暑了,即使自我感覺不嚴重,最好還是去醫院做個檢查。“有的時候本人感覺不到什麼,其實已經有多項身體指標不正常了,爲了生命安全,及時尋求醫療幫助尤其重要。”
張玉想提出,當熱射病發生時,應當遵循“降溫第一,轉運第二”的理念,將熱射病患者送醫之前,先採取降溫措施。
降溫可用冰敷材料冷敷患者大動脈所在位置,如頸動脈、腋窩、腹股溝處。還可用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可以讓患者進入浴缸、水池、木桶等,在20°C左右的冷水中浸泡降溫,頭部以上要露出水面,防止窒息,同時聯繫救護車就近送醫。如果缺乏降溫條件和工具,無法降溫,那就要趕緊轉運,送到醫院進行救治。在選擇醫院時,應當採取就近原則。熱射病的現場急救核心在於快速降溫,對醫療技術的要求相對明確,並不需要很高超的技術,只要能夠將患者體溫降下來,不論什麼醫院都是可以的。
雖然熱射病患者存在高燒不退的症狀,但實際上和普通發燒患者不一樣。如果熱射病患者用了對乙酰氨基酚類等解熱鎮痛藥物,會產生副作用,容易導致消化道出血,並且可能加重肝功能衰竭。
熱射病患者應禁止使用解熱鎮痛的藥物,避免給身體造成更多負擔。
如何有效預防熱射病
有效預防熱射病首先應該關注天氣因素,高溫高溼天氣盡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其次是個人因素,老人和小孩等體溫調節功能較弱人羣應注意防暑。宋青強調,有些老年人比較節儉,捨不得開空調和電扇。一些地區的風俗中,坐月子的產婦不能開空調和風扇,還必須穿上厚厚的棉衣,相當於在夏天人爲製造高溫環境,是不可取的行爲。
部分有職業需求的人羣,如建築工人、鍊鋼工人、運動員等需要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力工作,就應該特別注意防暑降溫。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的羣體,如肥胖、長期熬夜的人羣,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低下,也是熱射病的高發羣體,應該注意避免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劇烈運動。如果運動中出現早期中暑症狀一定要儘快去涼快的地方休息,“熱射病是一個不能堅持的病。”宋青說。
宋青建議:“夏天,特別是年輕人,要多出門做一些戶外運動。”
現在許多人長期生活在有空調的環境中,身體的溫度調節中樞長期處於不工作狀態,就會出現廢用型萎縮,導致突然進入外界環境時身體出現不適。通過反覆熱刺激的方法提高熱耐力,能夠有效降低發生中暑的機率。
熱射病兇猛,但並非不可防不可控。牢記“燙暈晃亂”預警信號,一旦出現立即執行“三立即”自救;若遇他人疑似熱射病,務必遵循“降溫第一,轉運第二”原則。瞭解知識,破除誤區,科學預防,你我都能安全度夏。
實習生 李芊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