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吃一碗麻醬麪 40歲男全身發黃就醫 肝衰竭了
一名男子吃過期麻醬麪後,出現黃疸、急性肝炎,經治療才恢復健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醬料能增添食物的美味,但小心保存期限。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有一位40多歲的男子因全身無力、黃疸就醫,診斷是急性肝炎,且併發肝衰竭,事後追問,發現男子發病前幾天,在家吃麻醬麪,疑似是麻醬過期產生毒素,才造成肝臟急性發炎、全身變黃,所幸在治療後,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
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指出,大多數家庭的冰箱裡,都有很多瓶瓶罐罐的醬料,臺灣高溫、潮溼,加上冰箱開關頻繁,很可能致使這些開封過後的醬料發黴,甚至滋生黃麴毒素等致命毒素。
江守山表示,上述40幾歲男子,是B肝帶原者,長期追蹤都沒問題,甚至病毒都快測不到,但某天,眼白、全身皮膚都變黃,且疲倦無力,就醫發現是黃疸、急性肝炎,隨即收治住院。
江守山表示,原本醫療團隊認爲是B肝所造成的急性肝炎,但檢測後發現B肝病毒量不高,進一步詢問後發現男子發病前幾天,因老婆不在家,拿了冰箱內一罐麻醬,自制麻醬拌麪,隔沒幾天就開始不舒服,後來發現這瓶麻醬,早就已經過期。
江守山表示,麻醬的原料芝麻,原本就是容易遭黃麴毒素污染等食材,更不要說是已過期好久的麻醬,更容易發黴與產生毒素,上述男子在治療期間,一度併發肝衰竭,性命垂危,差點要動用洗肝機,所幸經過治療後,男子肝功能漸漸恢復、康復出院。
江守山提醒,醬料一旦開封就要儘早食用完畢,即使沒有超過保存期限,若有看到明顯發黴或出現異味情況時,就要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