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啓安全新徵程
安全生產關乎人民福祉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2024年,西藏自治區全面啓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自此,全區上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擔當、積極作爲,以智慧賦能安全生產各個領域,爲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智慧礦山:築牢生產安全線
走進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境內的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地下礦山井下,現代化機械作業的火熱場景撲面而來,液壓鑿巖臺車、深孔鑿巖臺車、分體式溼噴臺車等設備有序運行。“有了這些設備,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產能力都大幅提升,這9臺深孔鑿巖臺車能讓採礦效率較以往提升7倍以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指着作業現場介紹道。
西藏礦產資源豐富,礦山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過去,這些企業多依賴傳統作業方式,安全隱患較多。“以前設備和技術有限,有些工作是要靠人力完成的,效率低不說,風險還特別高。”作業工人回憶起過去的工作場景,不禁感慨。
如今,在西藏自治區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的有力推動下,企業積極求變,加大安全投入,引入機械化設備及先進技術,推動智能礦山建設不斷向前。
作爲拉薩市重點非煤礦山企業,西藏華泰龍礦業開發有限公司始終走在行業探索前沿。“現在公司智能化成果隨處可見。”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礦區生產集成監控系統及露天邊坡、尾礦庫在線監測系統,全方位監測生產運營,精準預警風險;有軌運輸無人駕駛系統投入使用,人員從原來的44人減至24人;井下無軌設備鏟運機實現智能化遠程駕駛、無人化作業……這些成果不僅爲企業自身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更爲西藏智能礦山建設提供了生動樣本。
目前,西藏智能礦山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14家規上採礦企業中,巨龍、華泰龍、玉龍自評基本達到4A水平,其他礦山企業自評基本達到3A水平。西藏非煤礦山正朝着“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大步邁進。
智慧監管:織就民生安全網
電梯作爲現代城市的垂直交通動脈,其安全與否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近年來,隨着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拉薩市電梯保有量逐年攀升,電梯安全問題日益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
“過去全靠人工巡檢,遇到突發情況,很難保證及時發現隱患。”從事電梯維保工作多年的張師傅坦言。傳統電梯監管模式依賴人工巡檢和紙質記錄、信息傳遞滯後、故障發現不及時、應急救援效率低,這無疑給市民的乘梯安全帶來諸多隱患。
爲提升電梯監管效能,拉薩市緊抓科技發展機遇,建成拉薩市電梯智慧監管“一中心三平臺”,即拉薩市電梯智慧監管指揮中心,電梯安全智慧監管平臺、96333電梯應急救援平臺、智慧物聯網平臺,藉助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實現了“被動監管”到“主動預警”、“事後處理”到“事前預防”的飛躍。
2024年,拉薩市電梯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對全市電梯故障的實時監測與精準預警,故障預警準確率達到90%以上。平均故障處理時間由原來的60分鐘縮短至30分鐘以內。96333電梯應急救援平臺受理羣衆電話176起,處置梯困故障174起,解救人員271人,平均救援時間在25分鐘以內,應急處置成功率達100%。
同樣,鍋爐作爲供暖、生產等領域的關鍵設備,其安全運行對於保障民生、促進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那曲,冬季嚴寒且漫長,最低氣溫時常跌破零下30攝氏度。在這裡,鍋爐不僅是驅散嚴寒的溫暖之源,還是維持生產的重要保障。
爲保障鍋爐安全穩定運行,那曲市積極探索智慧監管模式,以那曲市熱源廠爲試點,安裝鍋爐監管系統,通過傳感器等設備採集鍋爐各類運行參數,形成詳細的“健康檔案”,並以直觀的圖形化界面實時展示,鍋爐運行狀態一目瞭然。這套系統如同“智慧管家”,依託先進的數據分析算法,提前預判過熱、積碳、泄漏等潛在故障,並及時發出預警,爲故障排除爭取寶貴時間。
目前,那曲市正積極籌備將鍋爐監管系統推廣至全市,以科技力量溫暖藏北高原,推動安全生產穩步前行。
智慧預警:鑄造防災安全盾
近年來,林芝市憑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戰略地位,成爲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的規劃區、部署區、實施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當前,多項重大清潔能源和交通建設項目正在林芝市緊鑼密鼓推進。然而林芝複雜的地質與氣候條件,導致雪崩災害頻發,這不僅會讓區域交通瞬間陷入癱瘓,還會阻礙發展腳步。
爲提升應對雪崩災害的能力,林芝市擬啓動《林芝市雪崩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及監測預警試點建設項目》,通過排查林芝市雪崩風險點和研發林芝波密縣扎墨公路、林芝墨脫縣派墨公路典型雪崩災害區的雪崩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雪崩災害監測預警智能化平臺,提供示範區雪崩的空間和強度等綜合監測預警信息,從而減少區域雪崩災害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雪崩監測預警系統實現了多尺度、多時段雪崩監測預警由0到1的突破,是我國首個雪崩監測預警系統平臺,可爲我國西藏、新疆、雲南和青海等地雪崩災害頻發區提供直接參考和借鑑。
2024年,西藏錨定安全生產目標,以創新爲引領,藉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爲礦山安全、民生保障、自然災害預警等關鍵領域精準賦能,智慧成效初顯。全區上下多管齊下,全面發力,開展安全教育培訓3057次;排查重大事故隱患1577項,整改率爲99%;各級監管部門共開展執法2174次,罰款2600餘萬元;共有251家企業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選樹標杆企業38家……這一系列數據彰顯着西藏在安全生產道路上的堅定步伐與顯著成效,也見證着科技賦能帶來的強大力量。(嘎娃白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