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育秧助春耕 晉祠大米煥新生
日前正值春耕農忙時節,走進晉源區大康農業科技園的智能化育秧大棚,只見全自動育秧機正在高速運轉。播施底土、播撒種子、覆蓋浮土、傳送進棚、噴淋給水等工序一氣呵成,整個育秧過程“科技範”十足。
園區技術負責人張慧平介紹,通過嚴格管控土壤pH值(4.5~5.5)、水溫(28℃~32℃)及飽和澆灌技術,配合測土配方新工藝科學調配30餘種土壤有機成分,使秧苗7天破土1釐米,出苗率達95%以上。今年新建的5個智能大棚佔地5畝,可同時培育2800個育秧穴盤,產出秧苗滿足400餘畝稻田需求,其中12個新品種及彩色稻種將重點用於稻田公園種植結構調整。目前首批秧苗已破土,預計5月底即可開始出棚插秧。
值得一提的是,晉源區稻田公園的300畝晉祠水稻全部採用富硒有機種植模式。經國家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其硒含量達到0.723mg/Kg,遠超普通大米標準。經過3年有機轉換期,2024年12月正式獲得有機農產品認證,成爲晉源區首個通過有機認證的農產品。
“隨着晉祠泉水的逐步複流,我們的水稻品質還會進一步提升。”張慧平信心滿滿地表示,“科技賦能傳統農業,讓千年晉祠大米煥發新生機。相信今年晉祠大米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豐景’。” (畢晶晶)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