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集羣”現身工地

近日,在中建鐵投廣州項目的施工現場看到,“機器工匠”成爲工地上的新明星。自動抹灰、智能測量、無人值守等12類智能裝備組成的“智能建造集羣”大顯身手,將施工精度提升至毫米級。

被稱爲“粉刷大師”的自動抹灰機器人,搭載高精度定位系統,實現牆面“一次成型”; “測繪專家”放樣機器人,基於BIM模型自主導航,融合激光定位與避障技術,精度達毫米級;“鋼鐵哨兵”無人值守電梯,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對進出場物資進行全自動盤點與監管,實現物料流轉全程“無人化”;“隧道醫生”盾構雙控監測系統,自動採集沉降、注漿質量等關鍵數據,替代人工深入高危環境檢測。

項目負責人表示,新技術對從業人員要求更高,一線施工人員“與機共舞”成爲常態。例如,施工項目上“最強大腦”——工程指揮中心平臺,集成9大管理模塊,實時分析人員要跟進定位、機械狀態、進度風險等海量數據。

“機器工匠”產生新的運行模式和施工效果。管理人員通過大屏即可遠程調度資源、預判隱患,決策效率提升40%;智能安全帽、雲廣指系統組成“移動安監網”,工人靠近危險區域自動報警,發現隱患可“一鍵喊話”整改,響應時間壓縮至5分鐘內;龍門吊啓用“人臉鎖”,非授權人員無法啓動;設備衛士系統對大型機械關鍵部位進行24小時“健康監測”,故障率下降25%;高支模無線監測替代人工爬架值守…… “機器人+大數據”的智能建造體系,正加速建築施工向“智慧、安全、綠色”方向發展。

【推廣】:以上內容爲廣告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