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藥企再涉商業賄賂!
近期,益佰製藥(600594.SH)再涉商業賄賂,並被點名。
再涉商業賄賂
6月,安徽省醫藥集中採購平臺官網發佈《關於領取價格招採信用評價評級函的公告》,該中心按照國家醫保局相關要求,對2024年第一、二季度醫藥商業賄賂案件進行了信用評級處置,請相關藥品企業至該中心領取《價格招採信用評價評級函》。
公告附表列舉了25家企業,益佰製藥“榜上有名”。
早在2023年4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連發三文,直指醫療衛生腐敗問題。當年5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通知》,重點整治醫藥領域突出腐敗問題。由此,新一輪醫藥反腐風暴來襲。
2022年,益佰製藥的銷售費用11.96億元,銷售費用率爲43.72%,處於中藥行業較高水平。公司銷售費用的主要構成爲學術推廣、營銷平臺建設等市場費用,當年爲8.33億元,佔銷售費用的69.65%。高企的銷售費用也導致益佰製藥多次被市場質疑存在商業賄賂行爲。
對此,上交所要求益佰製藥補充披露學術推廣、營銷平臺建設等市場費用主要覈算內容明細情況,支付對象中是否涉及公司經銷商、關聯方或其他利益相關方,是否存在爲他方墊付資金、承擔費用等變相利益輸送情況;是否存在通過銷售費用將款項間接支付給經銷商從而實現銷售回款的情形,說明大額銷售費用支出的真實性、合規性。
因多次違規被問責
除了涉及商業賄賂外,益佰製藥違規頻頻。
去年4月,益佰製藥公告稱,公司及公司法定代表人竇啟玲、生產負責人樑建瓊及質量負責人兼質量受權人鄧思雄分別收到貴州省藥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告知書》,該局對益佰製藥開展檢查時發現涉嫌在艾迪注射液提取過程中部分工序未嚴格按照工藝規程進行操作,存在違規行爲。
當月,貴州證監局向益佰製藥及竇啟玲、竇雅琪、許淼出具警示函,公司未及時披露主要產品暫停生產對公司經營可能產生影響的相關信息。
2024年6月18日,上交所發佈對益佰製藥及有關責任人作出予以監管警示的決定,原因是公司未及時披露公司主要產品暫停生產的相關信息,可能對公司股價及投資者決策產生較大影響。
同年5月,益佰製藥還披露了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中,上海證券交易所迅速作出反應,決定對益佰製藥及相關責任人實施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
上半年業績預虧
益佰製藥的經營業績欠佳,研發投入縮水,市場費用高企。
7月14日晚間,益佰製藥發佈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虧損2124萬至1770萬元。業績虧損主要原因是主要產品銷售減少導致收入下降15%,但成本費用金額仍大於收入金額,導致本期虧損。
2020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從34.13億元下降至21.74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20億元、2.44億元、-4.38億元、1.03億元、-3.17億元。
數據顯示,近五年,公司有兩個年度歸母淨利潤是虧損,5個年度的歸母淨利潤之和爲虧損1.88億元。
近年來,益佰製藥的研發投入明顯縮水。早在2017年,益佰製藥的研發投入就達到2.20億元,2018年降至1.49億元,2020年爲1.46億元。2021年至2024年分別爲1.36億元、1.27億元、1.12億元、1.01億元,連續4年下降。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益佰製藥的市場費用依舊較高。2023年、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分別爲12.38億元、10.97億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約爲43.89%、50.46%,對應的市場費用分別爲9.66億元、8.81億元,佔比爲77.98%、80.33%,佔比均明顯高於2022年。
2024年,即便益佰製藥的市場費用已經明顯下降,仍然是當年研發投入的8.72倍。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分析認爲,益佰製藥面臨着產品結構單一、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創新產品等問題。在政策方面,隨着國家醫保目錄動態調整、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等政策的持續推進,藥品價格面臨下降壓力,益佰製藥的產品也難以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