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空氣捕集技術:人工智能與碳金融驅動下的“負碳資產”革新

在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背景下,直接空氣捕集(DAC)技術因其獨特的“負碳資產”屬性,成爲人工智能(AI)與碳金融時代的關鍵解決方案。隨着AI算力需求激增與碳市場金融化加速,科技與石化巨頭紛紛佈局DAC技術,推動吸附材料與設備的技術迭代,爲全球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一、AI算力需求爆發催化DAC與數據中心耦合

AI技術的快速普及導致數據中心能耗與碳排放量激增。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4年全球數據中心電力消耗達415太瓦時,佔全球總用電量的1.5%,到2035年將攀升至1200太瓦時。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的碳排放量在2020至2023年間增長超過138%,迫使企業尋求高效的碳中和技術。

DAC與數據中心的集成成爲解決路徑之一。一方面,美國數據中心普遍採用可再生能源供電協議(PPA),可爲DAC提供清潔電力;另一方面,數據中心製冷系統產生的廢熱(佔總能耗的30%-40%)可被回收用於DAC吸附劑的再生,降低能耗成本。微軟在《2025年可持續報告》中披露,其開發的DAC-數據中心耦合技術已進入應用階段。此外,AI模型正加速DAC材料研發,如微軟與Meta通過機器學習優化吸附劑性能,縮短研發週期。

這一技術融合不僅降低DAC運營成本,還爲其規模化應用提供場景。據測算,若全球10%的數據中心集成DAC系統,每年可減少超百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成爲AI時代減碳的關鍵基礎設施。

二、碳金融崛起推動石化巨頭佈局DAC“負碳資產”

DAC的“負碳資產”屬性使其成爲碳金融市場的底層標的。與傳統碳捕捉技術不同,DAC可直接從大氣中移除存量二氧化碳,且不依賴特定排放源,具備可交易性與金融衍生潛力。2025年7月,摩根大通通過區塊鏈技術完成碳信用代幣化試驗,標誌着碳資產金融化進入新階段。

石化企業憑藉碳封存技術積累搶佔先機。埃克森美孚等巨頭在油氣勘探中掌握地下地質數據,並獲取特定區域碳封存專屬權,爲DAC的封存環節提供基礎設施支持。2023年,西方石油以11億美元收購CarbonEngineering68%股權,並啓動50萬噸級DAC項目,成爲行業規模化發展的里程碑。此外,DAC產生的碳信用可對衝石化企業的排放成本,同時在碳交易市場中創造額外收益。

碳金融與DAC技術的結合,不僅推動傳統能源企業轉型,也爲全球碳定價機制提供流動性支撐。據行業預測,到2030年,DAC碳信用交易規模或突破千億美元,成爲綠色金融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當前,DAC技術的商業化進程依賴於吸附材料與設備的持續創新。高效分子篩吸附劑、模塊化捕集裝置等技術的突破,將推動成本從當前的600-1000美元/噸降至2030年的150-200美元/噸。在AI與碳金融的雙重驅動下,DAC技術正從實驗室走向全球碳中和戰場,重塑工業脫碳路徑與氣候治理格局。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