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碳纖維技術革新火箭,微光啓航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

投資界8月18日消息,「微光啓航」近期完成數千萬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系北方某產業機構,本輪融資資金主要用於組建團隊和加速核心技術落地。

「微光啓航」成立於2025年3月,自主研發的WG-1微光一號中型液體複用運載火箭,爲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級燃燒循環動力+碳纖維複合材料+液氧甲烷”核心技術的運載火箭,同時也是國內首款全碳纖維複合材料火箭。據瞭解,微光啓航核心團隊擁有多年從業經驗,團隊組合及產品頂層設計整體形成了設計端、材料端、製造端、發射端的閉環。團隊累計研製並完成了50多種重點型號的飛行試驗。

“大航天時代已經來了。”微光啓航創始人兼CEO高歡表示,太空資源以“先到先得”爲原則,全球各國在抓緊佈局商業航天領域,並陸續出臺各項支持政策,搶佔太空資源已經進入到緊張的全球競爭階段。高歡認爲運載火箭已經不僅僅是通往太空的交通工具,它將成爲太空經濟的“摩爾定律”載體,成本每下降一個數量級,將解鎖10倍的應用場景。

對於太空經濟初期的市場而言,運載火箭以發射服務爲主,全球各國規劃出的星座陸續涌現,目前衛星多、火箭少,全球運載火箭的運力嚴重不足。高歡分析,目前還存在三大核心痛點:一是同質化內卷競爭激烈,技術路線單一,缺乏核心技術突破;二是高成本低效率,公斤發射成本高,投入產出失衡;三是無法滿足多元化的商業需求。

因此,微光啓航的解決方案是,迴歸第一性設計原理,聚焦突破高性能發動機與輕量化結構技術,解決如何用“最小質量代價換取最大速度增量,以達到將每公斤物質加速到7.9公里每秒”這一本質問題,並採取先進製造技術(3D打印,計算工程等)降低製造成本,提升功能和優化設計製造方案,通過提高運載效率降低火箭綜合成本的根本目標。在大航天時代的背景下,火箭成本下降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由萬元到千元每公斤的時代也終會來臨。

目前微光一號火箭的研製工作還在有序推進當中,已完成貯箱樣機制造、水壓試驗、密封試驗、液氧試驗、低溫密封、打壓試驗等工作,發動機已完成總體方案設計及多次方案迭代,在年底將進行華光一號發動機半系統試車,驗證發動機核心技術。高歡透露,微光一號火箭計劃在2028年進行首飛,並在2030年實現回收複用。

北方某產業機構表示:我們堅定地認可“大航天時代”的發展機會,也非常關注基於新一代技術平臺所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微光啓航團隊有着深厚的技術背景同時也具備革命性的創新能力,這樣的團隊是非常少見的,且在技術路線與產品規劃上符合發展趨勢,很榮幸可以參與到微光啓航天使輪投資,更期待公司技術產品上面的持續突破,爲中國航天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