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便利不該變成負擔

江蘇近日發佈《關於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管理質效的若干措施》要求:省級政務APP須向下開放使用權限,杜絕省級以下重複建設,縣級以下禁止開發政務服務APP,同時推動政務服務類應用整合。

近年來,數字政務持續發展,爲各類業務辦理提供了極大便利。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政務服務的初衷是優化流程、提高效率,但在不少地方,從頻繁打卡的政務APP到即時響應的工作羣,強制點贊、過度留痕等現象使變味的工作羣和政務APP成爲基層幹部的“指尖負擔”。

應當認識到,“指尖負擔”背後是形式主義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變種,這種“重痕不重績”的傾向,不僅消耗了基層幹部的精力,更削弱了基層治理的實際效果。

爲基層幹部鬆綁減負,激發其幹事創業的熱情與活力,需要正視“指尖負擔”之苦、推進“指尖負擔”之治,在不減責任、不降服務的前提下,構建“數字賦能”與“基層減負”的良性循環,推動基層工作提升效能和效果。

減輕基層“指尖負擔”,絕非否定數字化工具的價值,其核心在於綜合施策,使數字迴歸服務本位。一方面,需建立政務應用的動態清理機制,對功能重複、使用率低的APP和小程序堅決整合或下架;另一方面,優化考覈方式,將羣衆滿意度、問題解決率等實質性指標納入評價體系,而非僅以“線上活躍度”爲衡量標準。

減輕基層“指尖負擔”,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從技術、制度、文化等多維度協同推進。應加快政務數據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基層責任清單,建立減負長效監督機制,加強問責問效,防止層層加碼。同時,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解決羣衆急難愁盼問題中去。

減輕“指尖負擔”,既是對基層工作者的關懷,更是對羣衆利益的守護。唯有以實實在在的舉措爲基層工作者鬆綁賦能,以釘釘子精神整治形式主義,方能激發基層治理的創造力,讓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