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中行業績發佈會:2025年新增貸款預計以公司類爲主,同時提升消費貸款貢獻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3月26日,中國銀行發佈2024年度業績。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末,中行集團資產、負債總額分別突破35萬億元、32萬億元,增長8.11%、8.20%。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6,301億元、2,527億元,分別增長1.16%、2.58%,集團不良貸款率1.25%,下降0.02個百分點
當日晚間,中行召開2024年度業績發佈會,中國銀行副董事長、行長張輝,副行長張小東、蔡釗、武劍出席並答問。業績會上,中行管理層回答了2025年經營管理思路、信貸投放策略、資產質量等市場關注的問題。
在談及經營思路時,張輝表示,中行將繼續把加強淨息差管理作爲低息環境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和發揚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合理控制淨息差變動幅度。積極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着力在轉變業務結構、轉變政策機制、轉變運營模式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在信貸投放上,張小東表示,整體上看,預計2025年全年中行境內人民幣貸款增量將保持穩中有升。新增貸款中,預計仍會以公司類貸款爲主,同時着力提升消費貸款貢獻度。
繼續加強淨息差管理
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內中行資產負債穩健增長。資產總額突破35萬億元,負債總額達到32萬億元,較上年末分別增長8.11%和8.20%。集團實現營業收入6,328億元,同比增長1.38%;稅後利潤2,527億元,同比增長2.58%。淨息差1.40%,平均總資產回報率0.75%,淨資產收益率9.50%,成本收入比28.77%,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在資產質量方面,中行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不良貸款率1.25%,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持續提升,撥備覆蓋率升至200.60%,資本充足率達到18.76%。
張輝介紹,一年來中國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在服務金融強國建設中紮實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穩中有進。一是金融服務能力持續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二是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三是特色優勢鞏固提升,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成效明顯;四是全面風險管理持續完善,安全穩健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五是運營效率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步伐蹄疾步穩。
張輝進一步談到了當前銀行業經營面臨的挑戰。“展望2025年,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營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在貨幣信貸增長由供給約束轉向需求約束的背景下,市場競爭加劇,LPR持續下調將會對資產收益率產生重定價影響。與此同時,國內經濟運行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有需求升級、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廣闊增量空間,宏觀政策更加積極有爲,這都爲中國銀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更多新的機遇。”張輝表示。
張輝稱,中行將繼續把加強淨息差管理作爲低息環境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和發揚前期行之有效的做法,合理控制淨息差變動幅度。積極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着力在轉變業務結構、轉變政策機制、轉變運營模式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着力提升消費貸款貢獻度
張小東表示,2025年,中國銀行將繼續爲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提升信貸增長的質效。整體上看,預計全年境內人民幣貸款增量將保持穩中有升。新增貸款中,預計仍會以公司類貸款爲主,同時着力提升消費貸款貢獻度。
“我們將加大‘五篇大文章’、‘兩新’、‘兩重’、民營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實現相關貸款增速高於各項貸款平均水平。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大二手房貸款拓展力度,實現個人住房貸款正增長。把握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契機,實現非房消費貸款同比多增。”張小東表示。
在談及對公信貸投放情況時,張小東表示,2025年該行將主動做好與政策的配合與銜接,堅持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在對公貸款方面將圍繞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力爭實現境內人民幣公司貸款同比多增,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重點領域方面,在夯實基建交通等壓艙石行業的基礎上,信貸資源向新質生產力等相關重點領域傾斜。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兩新”“兩重”等項目將加速落地完工,預計基建相關投資領域需求潛力將加速釋放。中行將加強與地方政府對接,搶抓基建領域業務機會,緊密跟進地方債務壓力緩解後啓動的新增政府投資項目,重點抓好規模體量較大的16家重點分行項目儲備。同時,聚焦科技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發展等重要發力點,積極服務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前瞻佈局,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二是重點客戶方面,做好客戶分層分類管理,加大中型客戶拓展力度。截至2024年末,中行中型授信客戶數量近兩年時間接近倍增,貸款增幅高於對公貸款平均增幅,貢獻較爲突出。2025年該行將把做優做強中型授信客羣作爲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聚焦科技金融、重點民營企業和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客羣的拓展營銷等措施,持續提升中型授信客戶數量。
三是重點區域方面,緊密圍繞國家戰略導向與區域功能定位,持續提升重點區域綜合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動力源地區,聚焦科技創新、先進製造及綠色產業加大支持力度。對於中部等潛力培育區域,深入挖掘基建升級、縣域、轉型發展等結構性機遇。對於西部、東北等區域,因地制宜把握當地特色產業,保持市場競爭力穩中有進,同時強化貸後管理與業務監測分析,夯實資產質量。
逾期上升勢頭已有所收斂
2024年中行整體資產質量保持穩健。發佈會上,中行管理層介紹了關注、逾期以及不良新生成的具體情況。
武劍表示,2024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順利完成,爲中行資產質量管控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與此同時,中行強化信用風險的主動管理,健全精細化管控措施,提高清收處置質效,全年資產質量管控取得較好成效。
具體來看,集團不良新生成情況保持大體穩定,境外新發生不良有所下降,境內部分重點領域承壓。對公方面,房地產行業仍是境內新發生不良第一大行業,但風險已逐步出清,同比已呈下降趨勢。個人業務方面,個人經營貸款和按揭貸款新發生不良同比增加,資產質量壓力仍存在。受上述業務風險上升的影響,中行關注類貸款、逾期貸款有所增加。爲此,中行多措並舉、強化管控,去年下半年以來集團逾期上升勢頭已有所收斂。
“展望2025年,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但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有效需求仍顯不足,我行風險管控的壓力預計主要來自以下領域。”武劍談到,一是房地產市場當前仍處於深度調整期,但隨着國家“一攬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轉化,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止跌回穩”,預計中行開發貸款資產質量壓力有望延續2024年邊際改善的趨勢。二是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疊加就業結構性矛盾,中行個人按揭、經營貸款等資產質量預計持續承壓。三是美元前期加息、北美、歐洲等市場商業地產不景氣、內防風險外溢等因素仍存在,給境外資產質量管控帶來一定挑戰。
武劍介紹,下一步中行將繼續統籌發展和安全,當好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一是堅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爲重點任務,優化金融供給結構。二是加強信用風險全口徑、全週期管理,提升“三道防線”協同防控能力,加快推進風險管理智能化轉型,努力讓風險管理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三是持續堅持“四早”原則,一方面加強風險前瞻性管控及貸後管理,另一方面主動應對不良資產分散化、小額化的挑戰,最大化爭取現金清收,盤活資源、釋放空間。四是持續落實分類新規要求,準確反映資產質量,充分評估重點領域風險,足額、審慎計提撥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