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跟著「鏟子超人」去部落鏟土 他淚邀「明年豐年祭再回來」
3天連假超過6萬名「鏟子超人」前進光復災區,儘管腰痠背痛,還滿身都是泥,每個人離開部落時,臉上都帶着微笑。記者王燕華/攝影
花蓮光復洪災造成上千家戶被污泥淹埋,教師節3天連假涌入超過6萬名「鏟子超人」幫助災民,記者跟著志工去剷土,志工們彎着腰一鏟一鏟與難纏的積泥搏鬥,儘管腰痠背痛、滿身污泥,每個人離開部落時臉上都帶着微笑,「超人精神」令人敬佩。
臺鐵統計,3天進假累計涌入超過6萬名志工,昨天有4萬4500人次進出光復站,進站2萬2300多人,是人數最多的一天。
記者現場直擊,光復站一早滿滿都是人,「鏟子超人」魚貫出站,站前有多個單位舉牌徵招,也有災民直接騎車到車站前「挑人」,或由慈濟基金會現場媒合災民跟志工們。
行前得知重災區大馬村需要人手,很多志工馬上舉手報名,接着掃QR CODE上網登記身分、支援地點,再下載數位地圖後,頂着大太陽下走了10幾分鐘到村長王梓安家門口集合,其中許多是年輕世代。
連續幾天的大太陽,堆在街頭巷尾小山高等待清走的淤泥被曬乾,揚起大量粉塵,一羣人默默等候任務分配時,幾位志工已經按捺不住熱情,咕噥「太浪費時間了吧」,一心就想立刻提起鏟子衝進災屋。
部落災情由村長家爲中心,需要的災民會到村長家回報、要人。等了約10分鐘有當地民衆安排大家領取工具、分組並點算人數,確認中午送餐數量,展開一天的勞力工作。
王梓安住家後方就有不少家戶淹滿泥沙,鏟子、圓鍬等工具一應俱全,只缺人手。一處約30坪大的家戶擠滿志工,在屋內埋頭苦挖,你一鏟我一鏟送上獨輪車,由力氣大的壯丁推到巷口傾倒,前一臺剛走,下一臺又進來。
力氣較小的女生也沒閒着,同樣賣力挖沙,或者搬擡拿得動的廢棄物,每個人都在找事情做,空間狹小,卻都很有默契,見哪裡有空的鏟子,就拿起來鏟。
志工人數不少,屋內空氣不流通,較爲悶熱,且積泥最深到小腿肚,又溼又軟,一踩下去就深深陷人,清理起來格外費力。零經驗的志工們經過幾次陷入、剷土,各自研發獨自的剷土秘技,共同目標都是將黏人的土清出災民家。
但志工們沒人抱怨偷懶,還會自動輪替,只要有人鏟累了、手痠了,走出屋外喘口氣,馬上就有人拎起鏟子、圓鍬頂上來。
隨着一車一車的淤泥被清出,露出一小角地板,志工響起歡呼聲,挖得更起勁,到下午3時多,清淤工作大致完成,志工帶着滿身痠痛和一抹微笑,如退潮般默默散去,有人說「比露營還有意義」。受災屋主感動,隔壁人家自己清了5天,沒想到自家一天就完成,哽咽邀請「超人們,明年豐年祭一定要再回來!」
花蓮光復洪災區不少家戶門口貼着「需要志工幫助」的字條,等待超人降臨。記者王燕華/攝影
花蓮火車站有民衆舉牌,向前進部落的「鏟子超人」表示最高敬意。記者王燕華/攝影
花蓮光復鄉上千家戶受災,志工、災民清出的淤泥與垃圾,暫置街道等待清運。記者王燕華/攝影
3天連假超過6萬名「鏟子超人」前進光復災區,儘管腰痠背痛,還滿身都是泥,每個人離開部落時,臉上都帶着微笑。記者王燕華/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