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車出包 北市地磁計時超收身障者4小時費用

地磁感測設備也曾發生過干擾,導致超收費用等狀況。示意圖。記者邱書昱/攝影

臺北市預計明年底,路邊停車格改爲地磁或車柱的智慧停車收費,不料,有民衆發現停在地磁設備的車格時,明明已駛離,卻還持續超收,北市議員張文潔接獲陳情,呼籲設法解決干擾等問題。停管處表示,加派巡檢之外,也會要求廠商將回傳訊息頻率縮短。

張文潔表示,根據陳情民衆指出,今年3月在松仁路308巷地磁智慧停車收費區,從上午9點開始停車,到下午1點離開,由於爲身心障礙人士,因此前4小時免費,不料在車輛開走後仍繼續計時,導致停車時間延長超過4小時,而類似情況發生過數次。

張文潔說,根據停管處提供資料,地磁感測設備具有微雷達、sim卡、電池,運作方式爲磁場擾動後使用微雷達檢測車輛進入或駛離,訊號透過sim卡網路傳輸,進以計算停車時間。

張文潔認爲,裝置若遇到干擾可能會影響準確度,且若遇到基站負載過高或sim卡狀態異常導致訊號延遲,勢必都要有人定期人工檢測連線狀態。她調查過程中發現新北市也曾發生過類似狀況,尤其明年北市將全面裝設,若民衆沒有留心,超收的費用也會成爲一筆可觀的數目。

停管處營運科長李傑儒表示,該起地磁感測設備屬於個案,也確實有收到已經駛離的佐證,爲此,臺北市加強設備的巡檢,也要求廠商縮短回傳訊息的頻率,以往5秒1次,希望再更縮短,以降低類似狀況。

他也說,根據瞭解,之前其他縣市類似的狀況是,旁邊有工地,設備受到沙地等影響,導致地磁干擾。

李傑儒說,目前北市預計在年底會全面採用車柱或停車地磁感測設備,由於車柱架設會需要有實體人行道,因此路邊停車會以地磁感測,並且搭配人工巡查。他也說,若民衆遇到有類似超收狀況,可以向北市府陳情反映。

地磁感測設備具有微雷達、sim卡、電池,能偵測車輛進入或駛離時間。記者邱書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