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臺灣港務公司董座李賢義:雙軸轉型 打造韌性港口

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港務公司/提供

臺灣港務公司成立邁入第14年,港口經營不同於過往,受到國際經濟情勢變化、紅海危機及俄烏戰爭等局勢衝擊,董事長李賢義帶領公司轉型發展,2024年交出創新高228億元的營收、以及年增2.5%的1,393萬TEU貨櫃量營運佳績。他說,「我們堅持多元發展和數位永續雙軸轉型策略,一步步打造現代化的韌性港口」。

促進資產多元運用

李賢義指出,因應全球船舶大型化、綠色廊道及永續減碳等航運趨勢,公司以前瞻思維推動各項建設與計劃,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已在去年啓用,接續進行第三及第五貨櫃中心深水碼頭改建、臺北港物流倉儲區第四期造地,配合產業發展需求調整港口區位配置,提升整體作業效率。

旅運服務方面,推動基隆港及高雄港爲郵輪雙母港,依各港觀光特色與水岸資源,結合在地都市發展規畫,促進港口資產多元開發利用。

例如繼去年黃色小鴨重新迴歸高雄,與高市府今年再度攜手,將高港16至18號碼頭化身冬日歡樂碼頭樂園,吸引600萬人次參觀,展現港市合作的豐碩成果。

而爲企業經營多元化,已成立七家轉投資事業,涵蓋港區曳船、物流倉儲、土地開發、貨櫃堆場、海外投資、風電人才培訓及重件運輸等業務,2024年轉投資收益達5.4億元,創造穩定績效,未來將繼續拓展事業版圖。

同時,正加緊導入數位科技,實現船舶進出、港埠安全及貨物裝卸等全方位港口營運管理,並聯手航港生態圈夥伴打造更優質、更便利的服務。

他分享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的啓用,標誌臺灣港口邁入智慧化新紀元,全臺首座高度自動化的貨櫃碼頭結合5GAIoT應用,以遠端遙控橋式機結合全自動化無人門式機裝卸作業,以及貨櫃車智慧化通關服務,作業能量可達一年650萬TEU。

在港口智慧管理方面,已完成海氣象資訊、船舶操航智慧警示輔助、自動化門哨導入AI辨識等系統開發,主動提供海上航行安全資訊及異常告警訊息,加速應變作業,提升港區安全。

穩步邁向綠色港灣

李賢義強調,今年將着重應用AI技術掌握船舶進出港及貨物裝卸作業安全,並整合港口營運大數據提供業務決策分析。而在航港產業生態圈共好的理念下,進一步推動「航港產業數位轉型獎勵方案」,鼓勵航港業者引進數位化創新服務,透過產業多元跨域合作,打造安全、效率、品質與永續兼具的智慧港口。

另外,因應政府推動二次能源轉型政策,積極發展多元綠能及推動深度節能。多元綠能部分,辦理臺中港南填方區、高雄港洲際南側,和臺北港物流倉儲區填築工程,爲第三階段的離岸風電及綠色能源發展預作準備,結合民間投資打造產業發展基地。

深度節能部分,他提出岸電使用計劃,2026年前將再新增五座岸電設施,並透過爭取環境部空污基金補助,提高航商接用岸電意願,推動「綠色港埠獎勵方案」,鼓勵潔淨船舶到港及汰換電動化裝卸機具。

而爲有效管理港區能源,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透過逐步導入儲創能設備,增加港區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穩步邁向綠色港灣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