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集團推動數字化轉型——爲港口裝上智慧腦
從實現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改造,到率先建設港口風光發電設施集羣、形成年供應近3億千瓦時清潔能源綠色矩陣……近年來,天津港集團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爲戰略引領,在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建設征程中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今年1月,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以198.3萬標箱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長5.3%,其中外貿板塊增幅達8.3%,展現出強勁發展動能。
效率提升
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上,近百臺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ART)列隊穿梭,一派繁忙景象。在碼頭智控中心,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操作部經理馮淼正全神貫注分析數字孿生系統呈現的實時數據。“每個集裝箱的吊裝路徑優化0.2秒,就能爲1萬箱級貨輪節約半個小時作業時間。技術團隊通過算法優化已攻克13項效率瓶頸。如今,通過系統迭代升級,智能岸橋累計單橋作業效率提升了60%。”馮淼說。
科技創新推動傳統港口作業更加精準和安全。在天津港集團所屬的多個散雜貨碼頭,基於星閃無線通信技術的全景拼接系統實現毫秒級圖像傳輸,裝載機駕駛員可獲取360度無死角高清作業視圖。“碼頭還部署了智能安防體系,可全天候監控港區,隱患識別精準度達98.2%。”天津港集團數字化轉型辦公室規劃架構經理蘭鵬說。
日前,從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離泊的“中遠海運櫻花”輪,以每小時282.34自然箱的作業效率,刷新了海洋聯盟美東線在泊船時效率全球紀錄。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操作管理部副經理李文濤說:“我們對船舶箱型、箱位等情況進行細緻分析,結合場地、機械等作業條件,統籌生產資源、梳理工藝流程,決定採用邊裝邊卸的方式,進一步協同優化各條作業線效率。”
爲推動作業效率不斷提高,天津港集團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比如,天津港通過將自主創新技術融入傳統工藝,實現集裝箱與幹散貨碼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大型集裝箱設備自動化率超80%;開創傳統碼頭自動化升級新範式,累計刷新作業效率紀錄150餘次,6條主力航線效率大幅提升。
裝備升級
“津港輪36,請啓動自主伴航模式。”在天津港引航拖輪一體化中心,海事、引航、拖輪三方值班員緊盯數字孿生系統界面,下達指令。不久前,天津港集團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頭隊副隊長成衛東帶着這艘船舶的模型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這是他連續3年帶着“機器人徒弟”亮相。
“從2023年首臺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到如今實現‘自主避障+智能靠泊’的二代拖輪,港口裝備實現了智能升級。過去需要3個人操作的拖輪,現在1個人就能監控完成。”成衛東說。
智能裝備革新還伴隨着數字基座的完善。2024年以來,天津港集團前瞻佈局數字化轉型,以數字化思維重塑經營管理架構。一方面,天津港不斷強化“物聯智控”,發佈數字孿生系統“津鴻”,建成全物聯網示範碼頭。另一方面,天津港組建大數據中心,打造綠色算力中心。目前已實現集裝箱業務線上受理率達97.8%、單證電子化率達100%。
“數字化基座+智能裝備”的突破正在催生產業變革並拓展更多消費場景。跨洋而來的車釐子、藍莓、螃蟹等生鮮產品豐富着百姓餐桌,來自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遊客在天津港乘坐郵輪前往日韓旅遊。當智利車釐子從靠泊到進入京津市場僅需5個小時,智慧港口已不僅是物流樞紐,更成爲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2024年,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接待105個航次、服務旅客超35萬人次,持續領跑北方市場。通過“船港城遊購娛”多維聯動,天津港正串接起京津冀文旅資源,構建郵輪經濟生態圈。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1週年,天津港集團以港口爲支點,憑藉智能化升級,正迅速將京津冀的“物流通道”升級爲“發展通道”,將“通道經濟”升級爲“港口經濟”。圍繞港口核心功能,航空航天、海洋裝備、跨境電商等臨港產業在天津港周邊加速集聚,帶動天津全市海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
技術迭代
3月份,在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的華爲聯合展臺,天津港智慧港口建設成果作爲港口領域數智化解決方案精彩亮相,吸引大批觀衆前來打卡留念。港口大模型PortGPT1.0、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智能管控系統等創新成果,讓全球移動通信運營商紛紛點贊。當大屏幕播放5G無人集卡編隊作業畫面時,海外參展商代表驚歎道:“智慧方案讓我們看到未來港口的模樣。”
天津港智慧港口方案出海驚豔亮相有賴於多年的不斷耕耘。天津港與華爲聯合研發的昇騰AI算力底座,爲港口大模型提供強大算力;智能水平運輸系統攻克“釐米級定位、毫秒級響應”難關,實現全球最大規模無人駕駛商用。目前,這些技術已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部分港口實現應用。
天津港集團的智慧港口方案能“走出去”並獲得認可,與科技人才的不懈努力息息相關。在數字技術設施方面,天津港集團研發人員一直致力於加強5G、北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港口的場景融合,以全流程自動化和數字化轉型賦能港口迭代升級。
天津港集團副總裁楊傑敏介紹,近年來,天津港發揮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作用,成立全國港口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攜手華爲公司組建創新聯合體,打造智慧港口全球創新實驗室。同時,天津港深化產學研聯合創新,打造港口大模型,開發港口虛擬數字人、氫電混合動力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等,賦能港口生產。
從算法優化到裝備創新,從技術出海到港產融合,天津港正以“智慧”爲筆,書寫新時代港口企業高質量發展新答卷。截至目前,天津港已有147條航線聯通全球,30餘條滾裝航線輻射五大洲。(經濟日報記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