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PSA 華科集團董事長焦佑衡 集團進化 雙願景啟動
華科(PSA)集團董事長焦佑衡定下未來公司發展兩大願景,包括產品與廠區的整合、規劃專業經理人接班傳承。記者尹慧中/攝影
華科(PSA)集團暨精成科董事長焦佑衡掌舵的集團持續茁壯,除了精成科今年順利併購日商Lincstech,開拓AI伺服器並跨入半導體領域之外,集團年營收已達1,500億元;焦佑衡定下未來公司發展兩大願景,包括產品與廠區的整合、規劃專業經理人接班傳承。
併購日商 攻AI應用
華科集團2002年正式組成,近年來在海內外穩健發展,成員包含華新科(2492)、佳邦、信昌電、瀚宇博、精成科、嘉聯益、精星、閎暉、華東以及晶技等,日商則有日通工、釜屋電機、雙信電機、鬆尾電機等。
精成科於今年4月8日順利併入日商Lincstech,成爲集團發展的一大助力。焦佑衡說,該佈局有助公司搶攻人工智慧(AI)伺服器、IC探針卡、交換機等高階產品應用,並看好Lincstech加入後,對精成科AI相關產品技術有加乘效果。
海外據點上,他提到,Lincstech新加坡據點相當重要,新加坡政府對產業很支持且有效率,他本人在新加坡長大,非常熟悉當地,新加坡技術效率有優勢,雖然電費人工較高,但公司將提升新加坡廠層次,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也很關心此廠。美國政府標案不少僅有新加坡等區域廠商有投標資格,預期該廠區將是聚焦AI伺服器應用。
焦佑衡表示,精成科除了併購帶來業績之外,上半年急單很多,但第2季要留意的是匯率的干擾。
他說明,上半年關稅因素有看到急單,不過下半年外部環境仍混沌不明,預期對等關稅政策明朗後再來調整佈局,「以臺灣廠商在世界上的競爭與生存能力很強,相信可突破環境考驗」。
外界關注未來是否再有收購計劃,焦佑衡直言,華科集團佈局已相當完整,達到大約1,500億多的年營業規模,去年已定下兩大目標,首先要整理具競爭力產品,畢竟廠區有60多個,持續部分廠區優化、集中生產可以提升競爭力。
此外,中國大陸市場華科也不會放棄,至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日本等地佈局都有優勢,日本某些客戶羣如車用鐵道醫療太空都有在地製造需求。
資源配置 提升產能
焦佑衡表示,具發展潛力的廠區將加碼,進一步提升整體生產效率與資源配置。他說明,對於不具效益的產線與據點,將採取縮編與關廠措施,而對有發展潛力的廠會進行加碼擴建,降低整體營運成本,並提升整體生產效率,這樣的做法在過去一年也已見成效。
海外據點上,焦佑衡表示,日商Lincstech在新加坡有據點,加上公司在檳城有廠,星馬兩邊無論是文化以及溝通都很融合,如同一家人互相配合順暢,對營運很有幫助。
日本方面,除了先前精成科在日本的子公司ELNA之外,現再併入的Lincstech,可充分掌握日本市場商機。
傳承世代交替是集團另一個願景。焦佑衡表示,華科持續檢視集團競爭力,陸續交棒傳承計劃和整合集團內部事業,逐步把事業羣交班給新一代專業經理人,由專業經理人擔任總經理,目前已規劃專業經理人總經理50歲上下即可拉上來接班,甚至有經歷與歷練豐富的40幾歲總經理接位,實現傳承,並讓世代交替能按部就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