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追隨父親 用大愛經營事業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右起)與父親蔡萬才及弟弟蔡明興合影。圖/本報資料照片
昔日在東海大學掃落葉的少年,搖身一變成爲臺灣首富,並在金融、電信、電商、公益、永續等領域均成就非凡,這是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的故事。他實踐了父親蔡萬纔對長子的諄諄教誨—「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成功走出一條兼顧企業成長與社會責任的康莊大道。
2024年11月,臺灣大學頒發名譽法學博士學位給富邦「大董」蔡明忠,他在致詞時幽默表示,前一晚是洞房花燭夜以外,最緊張的一夜,他也將榮耀獻給父親蔡萬才,「謝謝他當年把年少貪玩的我帶回臺大!」
蔡明忠說,父親和他及弟弟(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三人都有幸曾獲臺大傑出校友,如果父親還沒有辭世,應更有資格獲頒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不論是經營事業與回饋社會,父親都建立了最好的典範讓他追隨。
蔡明忠指出,父親是傳統的嚴父,十分注重工作三信條:「誠信、勤儉、謙和」,小時候覺得父親不公平,弟妹犯錯,爸爸很寬容,對自己卻特別嚴厲;直到父親過世,他才體會到,父親是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希望做爲長兄,有一天成爲家庭的掌門人,能夠知道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
他說,自己會念臺大法律系,其實是父親一手促成。大學時考上東海企管系,唸了一學期,父親就說已請好家教、要他去考臺大法律系的插班考試。父親也相當有遠見,過去法律系的留學生,多半選擇德國或日本,蔡萬才持不同看法,認爲未來的世界共通的商業語言會是英文,所以要蔡明忠到美國留學。
回臺後,蔡明忠逐步接掌企業,父親一直很相信長子的選擇,「我今天所以成爲我自己,過去有很多父親的規劃,然後從被別人要求,內化到對自己的要求。」
蔡明忠說,父親創業時將集團取名爲「富邦」,其實是「富國強邦」之意,經營企業不是爲了賺錢,而是對社會國家有貢獻。富邦集團熱心公益,也是源自父親的「大愛」,富邦慈善基金會是臺灣第一個企業成立的基金會,一開始是認養偏鄉學生的營養午餐;還有一個招牌公益廣告,孫越叔叔跟小朋友喊話說:「夜深了!趕快回家吧」,令人印象深刻。
蔡明忠說,自己發起設立臺灣高鐵的前身—臺灣高速鐵路聯盟,關鍵主因就是父親蔡萬才認爲,鋪橋造路是做功德,當初籌資困難時,蔡萬才還自掏腰包、投資十幾億元,在父親的身教下,蔡明忠體會到,能夠「利人又利己」,是經營事業最高的指導原則。
站在臺大的頒獎臺上,蔡明忠感性表示,這個名譽法學博士學位是替父親得的,「相信他現在在天上一定很開心,兒子幫他完成了他的願望」,他並期許接下來的時光,若能真正做到父親留下來的工作三信條:「誠信、勤儉、謙和」,就能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