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必應創造董事長周佑洋整併上下游 深耕演唱會產業
必應創造董事長周佑洋認爲做演唱會不只是事業,更能讓觀衆獲得快樂。記者朱曼寧/攝影
必應(6625)創造董事長周佑洋,業界人稱「洋公」,在演唱會產業深耕近30年,從土法煉鋼到整並上下游,一路帶領必應成爲亞洲演唱會製作龍頭,這關鍵的經營心法全在於「溝通、信任與分工」,他表示,希望員工沒有後顧之憂,盡情揮灑創意,就是公司最大的核心價值。
基層做起 奠定實務基礎
周佑洋在大學時期便深受演唱會現場氛圍吸引,並參與了多項校園演唱會製作,「當時我覺得很有趣,尤其看到臺下的觀衆很開心,心中就浮現滿滿成就感」,周佑洋說,後來做校園演唱會活動的業者,詢問要不要進入產業,於是19歲毅然決然休學,從娛樂產業最基層的燈光音響工作做起,包括搬運、硬體操作、安裝設備等都是一人扛起,他笑說,自己是用最土法煉鋼的方式,去奠定實務基礎。
隨後周佑洋進入唱片公司擔任企畫,開始接觸到宣傳、行銷與藝人溝通,逐步建立跨領域的專業知識,累積經驗的同時,也與滾石及相信音樂等團隊建立起深厚關係,他表示,那時候才真正體會到,這一行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溝通。
周佑洋認爲演唱會產業需要多方協力合作,若分工過度零散,往往造成溝通成本過高,影響效率,於是他有了整並上下游公司的想法,一方面有更大的執行力,另一方面也能在創意上集思廣益。
不過,演唱會產業並非想像中容易,這幾十年來也有辛苦的時候,最嚴重莫過於疫情期間,演出市場幾乎全面停擺,但必應不僅撐下來,300多名員工也沒有大規模裁員或減薪,皆因周佑洋的管理得宜。
明確分工 發揮團隊創意
周佑洋表示,自己的管理方式就像製作演唱會,堅持分工制度明確,且信任專業,像是每一場演出都有不同的部門分工,必須相信燈光設計、音響工程、財務團隊等每一個專業團隊。他的做法是,先給大家一個清楚的大方向,然後讓部門之間去協調、發揮創意,最後就能拼湊出一場成功的演出。
對周佑洋而言,音樂與演唱會的意義並不只在於商業成功,更是情感連結的力量。他特別提到李宗盛的一首〈新寫的舊歌〉,歌詞讓他聯想到已逝的父親。
「我爸爸走的那天,我正在哈爾濱演出,來不及陪在身邊,後來有次在李宗盛演唱會聽到這首歌,情緒立刻涌上心頭,音樂就是這樣,在某個時刻會帶來深刻共鳴,讓你重新感受到青春與感動。」這份感動,也是他堅持至今的動力來源。
周佑洋從19歲放下課本到如今掌管上市公司,始終保有最初在校園舞臺上感受到的單純成就感,他認爲做演唱會不只是事業,更是一種有價值的工作,能讓觀衆獲得快樂,能讓團隊發揮創意,也能讓自己在專業中找到意義。他也相信,只要能持續帶給觀衆快樂,持續爲產業注入創意,必應創造就能在變動的市場中長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