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衡政府關鍵時刻 白營怎保戰力

民衆黨全代會確立「兩年條款」屹立不搖,八席上任近兩年的不分區白委將悉數換血。筆者以兩屆國會助理實務經驗觀察,認爲在當前政治環境下,此舉將對民衆黨發展造成重大沖擊,執行時機與現實意義亟需再作評估。

民衆黨當初設計「任滿兩年即交棒,由不分區名單後續順位遞補」,初衷是希望讓更多不同領域人才進國會。但本屆立法院生態與此前大相逕庭,這可能是朝野對立最嚴重的一屆國會;「賴中央」強硬作風,更讓朝小野大局面充滿空前的張力與複雜度。

藍白兩黨近兩年來在許多重大法案上並肩作戰,從國會改革法案、憲訴法、財劃法、司法正義的監督乃至「反惡罷」,共同累積了默契與戰果。眼下仍有第二波反罷動員及民衆黨最爲重視的能源安全、光電弊案、重啓核三公投等議題。此時宣佈立委將「交棒」,會否影響士氣?

其次,政策、法案、預算的推動和監督非一朝一夕,不只跨會期、甚至跨屆期都是常態。改革問政既然非一蹴可幾,二年換將怕是徒增阻礙。

雖說以民衆黨主席黃國昌的聲量,相較於其他該黨立委,受到的衝擊較少,卻也非全然。黃能建立打貪、打弊、強力問政的風格,立委身分是重要工具;若失去這個平臺,民衆黨的監督力度恐將減弱。尤其民衆黨自詡爲年輕化的政黨,國會練兵作戰的經驗,亦培養了一批逐漸累積研擬政策與議事攻防能力的幕僚,絕不能因執行「兩年條款」造成年輕戰力流失。

民衆黨做爲新興政黨,在國會建立團隊的核心、穩定的運作模式與幕僚系統,走向「內造化」是重要課題。若團隊交替換手,黃國昌將變成不再具有立委身分的黨主席,「外造化」對民衆黨的長期發展而言福禍難料。執行二年條款的決定,不僅關乎民衆黨如何站穩腳跟,也牽動藍白合作如何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