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身兼救命繩與安全網 從筆記看見「觀護人」的任重道遠—《監控危險心靈》
以「矯正」爲目標的理想 承擔重任的其實是他們
由19個篇文章構成,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受保護管束人背後的故事,其中有年少的迷惘無知、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的無奈,以及人性本惡的實證,儘管黑暗中也存在着點點光輝,卻也明顯可見每天直面真實社會複雜面相,對一個人所將造成的消耗與磨損。
「爲什麼想寫關於觀護人的書?」作者說這是許多讀者、甚至出版社對她提出的疑問;但對我來說,這個答案顯而易見。或許各種戲劇、故事帶來的影響,我們往往會誤以爲「有罪之人受到處罰」就是故事的結尾,卻忘了大部分的受刑者總有一天還是會離開監牢、重回社會,而唐珮玲所描述的,正是這個「下半場」的第一章:重獲自由的身體,搭配烙上前科印記的標籤,他們該如何迴歸社會?
「觀護人」的受刑者觀察筆記 重返社會的掙扎
觀護人的角色大概就像一張網子,在接住那些受保護管束人迷途心靈的同時,也要阻擋那些尚未準備好迴歸社會的犯罪者再度混入人羣當中;而這種看似充滿大愛與理想的工作,往往對人的耗損也最大。《監控危險心靈》與相關作品的出現,除了介紹這個相對冷門的職業,或許也能夠在介紹這些案例的同時,讓讀者看見更多不爲人知的社會面向,並且進而共同成爲整個社會的安全網,減少更多犯罪出現的可能。
(本文與華藝電子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