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氣味」其實就是植物和這個世界交流的語言—《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

植物會說話嗎?或者說它們會表達嗎?在翻開這本作品之前,大概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甚至我們用來代稱的「它(it)」,也暗示了在人類的概念當中,植物其實被和沒有生命的「物體」歸類在一起。但作爲一個生命體,它們事實上也有着和外界互動、溝通的機制,只是那並不是人類所熟悉,或者可以說是我們經常忽略那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大自然的重要與珍貴

用視覺、意象式文字來談論嗅覺感受,其實是一種相對間接的方式,加上作者本身「詩意」的文字,在追求文學性的同時,也會大大增加文意傳遞的難度。爲了更進一步達到目的,作者企圖透過許多讀者對於日常生活的記憶,像是琴通寧、威士忌、書本等媒介,讓文字產生共鳴,並且加入了文化的深度以豐富文字的內涵。儘管如此,對於亞洲國家的讀者來說,書中不少流行於歐美樹種,還是難免會因爲疏離感而無法沈浸在其中。

用「氣味」來溝通的植物們

「十三種方式」分屬在13個篇章,但比起「嗅聞的方式」,它們更像是13個看見、認識樹木的角度;並且在這個虛擬世界越來越強勢的年代,讓讀者回憶起那些目前爲止,在虛擬世界仍無法觸及的感官。尤其對於那些在生活中感到緊繃、抑鬱,並且對於社羣軟體的各種刺激逐漸開始麻痹的人們,這樣看似樸實的感受或許也纔是最重要且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