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產vs.投資ETF!買房真的是人生必修課? 盤點房地產迷思

▲買房真的是人生必修課?(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記者張家瑋/綜合報導

隨着房價屢創新高,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買房」是否真的是人生必經選項?Podcast節目《不管啦!給我錢》最新一集中,主持人強尼與海晴針對常見卻易踩雷的房地產迷思,深入剖析購屋風險與投資真相。

▲點擊收聽Podcast《不管啦!給我錢》,解析常見的房地產迷思。

節目首先點出「房價只漲不跌」是一種普遍誤解。實際上,從1990年代的日本資產泡沫、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到臺灣2014年房價盤整期,都證明不動產市場並非永遠單向上漲。

在自住與租賃的選擇上,節目指出了購屋隱藏成本,包括房屋稅、裝修費、修繕基金與管理費等,若財務規劃不足,反而可能成爲沉重負擔。而被視爲「投資保證班」的預售屋、捷運宅與重劃區,若配套建設未跟上、生活機能不完善,即使有交通優勢,也難以支撐房價漲勢,反而可能成爲價格泡沫的重災區。

▲房貸真的越快還完越好嗎?(圖/翻攝自《不管啦!給我錢》)

節目中還特別提到法拍屋、海外置產等熱門投資話題。主持人表示,雖然標的價格與門檻看似誘人,但背後潛藏施工風險、交屋糾紛與法律責任問題,凸顯投資房產不能只看表面價格。

最後,節目也談到「是否應提前還房貸?」與「買房vs.投資ETF」等熱門財務抉擇,強調每個人應依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現金流狀況做出判斷。對部分族羣而言,選擇租屋結合靈活的金融投資,反而可能是更適合的理財策略。根據個人資金狀況、生活需求與風險承受度,理性評估是否買房,才能讓不動產成爲穩健人生的一部分,而非財務壓力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