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撿漏”超值旅遊產品,如何避免踩坑?

本報記者 馬晨琦 曲欣悅

閱讀提示

一些平臺直播間銷售的旅遊產品存在信息展示模糊、虛假宣傳、低價攬客等問題。專業人士認爲,“旅遊產品直播間”屬於新興賽道,相關監管應與時俱進,如建立信用評級體系及平臺和行業“黑名單”制度等。

“下單立減,數量有限”“全年無加價,落地0自費”“一家三口出行,酒店免費升級”……正值暑期旅遊旺季,在主播們快節奏、高密度的營銷話術帶動下,不少遊客選擇在平臺直播間訂購旅遊出行產品。

8月13日上午,記者在某短視頻平臺團購帶貨全國總榜看到,在排名前20位的直播間中,有一半是旅遊產品。其中,既有旅遊平臺主導的店播,也有旅遊達人帶貨。有商家表示,酒店、旅行線路等產品客單價高,相對應的商品交易總額十分可觀。

直播間的旅遊產品豐富了遊客的出行選擇,但是記者採訪發現,一些直播間銷售的旅遊產品存在信息展示模糊、虛假宣傳、隨意加價等問題,不少消費者遇到“買得容易預約難”、服務“缺斤少兩”、要求臨時補差價等情況。

“激情下單”後發現貨不對板

“中了直播間的‘福袋’,說是可以免兒童票,毫不猶豫下了單。”近日,河南洛陽的張先生打算帶孩子到北戴河遊玩,他在直播間看中了一款景區門票產品。主播稱,只要購買成人門票,並滿足一定觀看時長,就有機會抽“福袋”免費獲得一張兒童門票。張先生下單後順利抽到了“福袋”。

原以爲“幸運中獎”的張先生,到達景區後卻在驗票環節遇到了問題。驗票員表示,兒童優惠門票需要至少提前1天購買,張先生購買的門票不符合使用時間要求,無法覈驗。

“這時我打開驗票頁面才發現,確實有一行小字提醒了使用時間,但主播在介紹時並沒有提到這個問題。”張先生對記者說。

還有消費者表示,自己常被直播間的低價旅遊產品吸引,進而“激情下單”,落實具體行程時卻發現,這些旅遊產品與主播的介紹根本貨不對板。

江蘇的葉女士曾在直播間下單了一款“749元/人、3天2晚、‘長白山+延吉’”的旅遊產品。主播提到該產品會提供全景航拍服務,但葉女士實際收到的行程單上並沒有此項服務。對此,旅行社客服迴應稱:“具體行程以我們這邊爲準,主播有很多,有些可能對線路不熟悉。”

業內人士表示,一些爲直播定製的旅行產品往往會同時找許多主播營銷,某些主播也會同時與多家旅行社合作。爲提升成交總額,可能會有主播通過“低價誘餌”“誇大服務”等方式對產品“再包裝”,吸引消費者下單。

覈銷訂單時被要求補差價

除了虛假宣傳,記者發現,還有不少消費者在覈銷訂單時容易掉進“價格陷阱”。

近日,來自杭州的李女士在某直播間刷到一款標價2128元的“香港迪士尼門票2張+酒店住宿1晚”套餐。“算下來約等於只掏了酒店的錢,門票白送,當時感覺很划算,就下了單。”

但是讓李女士沒想到的是,她在找客服覈銷時,對方表示,根據覈銷時間,她需要再補3000元左右的差價。“補完差價後,竟然比我通過別的渠道訂門票和酒店還要貴。”李女士最終選擇了退款。

還有消費者反映,雖然主播宣稱一些產品的價格常年不加價,而且保證服務質量,但消費者下單後還是可能遇到客服以景區季節性原因、酒店變更升級等理由要求臨時加價的情況。

對此,北京市易和律師事務所律師苗慧敏分析認爲,旅行社通過直播間銷售旅遊線路時,已經明確了具體行程和價格,遊客下訂單後視爲旅遊合同成立並生效。“遊客在與旅行社二次預約時,預約的是出行時間,而非旅遊線路的價格,因此旅行社要求遊客在訂單確認的價格基礎上增加款項屬於價格欺詐。”苗慧敏認爲。

“一些旅行社可能會主張,遊客如果不同意加價規則可以隨時全額退款,但‘秒退款’機制不能作爲價格欺詐行爲的‘擋箭牌’。”苗慧敏說。

相關監管應與時俱進

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孫佳山對記者表示,“旅遊產品直播間”是直播電商平臺近年來涌現出的新興賽道,相關監管應與時俱進,如建立相應的信用評級體系,對虛假宣傳、低價攬客、惡意漲價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直播間,一經發現,需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並探索建立平臺和行業的“黑名單”制度。

“建議平臺在與主播尤其是相關機構簽訂協議時,應針對旅遊產品特點,制定更爲精細、負責任的管理規則,如明確直播間銷售的旅遊產品實際運營主體資質與主播宣傳的主體資質必須保持一致,不留‘踢皮球’的空間,不得擅自增加產品服務費,並依照相關要求明示產品內容詳情等。”孫佳山說。

苗慧敏認爲,旅行社應對主播的行爲負責。“消費者下單後,如果旅行社的實際服務內容並不包含主播所承諾的項目,主播和旅行社均應承擔違約責任。”

消費者在直播間買旅遊產品時如何避免被“套路”?苗慧敏提醒,首先,下單前應仔細查看平臺直播間的主體資質與主播宣傳的主體資質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可能涉嫌冒用第三方資質;其次,下單前應與主播確認行程內容,確認熱門景區門票是否需要預約,如未預約成功,如何變更行程;再次,在出發前應與旅行社完成合同內容的確認與簽訂,保障自身權益。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