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最高推演到35%!鄭麗君揭「25%+N」推估範圍:極端情境高度遺憾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出席「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掀牌對等關稅新制,出乎各界意料,臺灣被計算出未來要課徵32%的對等關稅,引發各界討論。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4日)說,行政團隊從10%到35%都做過推演,原則上是以「25%+N」當作推估的試算;鄭強調,32%是屬於極端情境,「雖然已經推演,但不代表是合理,必須對這樣的稅率表達高度遺憾」。
鄭麗君說,院長在去年11月就責成組成臺美經貿任務小組,至今密集開過數十場會議,掌握美國新政最新的趨勢,最重要是跨部會準備好因應方案。在川普2月宣佈將提出對等關稅後,已經針對各項可能的關稅預作分析。
針對32%的關稅額度是否在預估中?鄭麗君說明,美國政策具有不確定因素,關稅曾經從10%到35%都做過推演試算,因爲川普總統曾提出10%是基礎值,我們是以35%認爲是極端情境,原則以「25%+N」當作推估的試算。
鄭麗君強調,用「25%+N」試算,不代表認爲25%是合理的,而是先以25+N作爲產業可能的衝擊,以及準備要對產業提出的因應措施。「N」是指若整體出的稅率高於25%,或是在25%之外還有特定項目有更高稅率,也有準備升級的支持措施,構成整體的支持方案。
鄭麗君提到,從昨天清晨關稅出來後,立刻在羣組展開工作,必須要對關稅計算的方式進一步瞭解,尤其臺美雙方稅則的細項覈對,以及更新產業適用各項稅率所帶來的衝擊,更新評估做更明確的掌握,「政府已儘可掌握新關稅措施帶來的影響」。
「公佈出來的稅率結果,我們跟全球所有國家一樣,其實無法事先知道是用USTR的公式做計算的。」鄭麗君說,所有國家、尤其貿易逆差國,課徵10%到57%不等的關稅,「32%是屬於極端情境,雖然已經推演,但不代表是合理,必須對這樣的稅率表達高度遺憾」。
鄭麗君說,單以一個公式計算稅率,對臺灣而言是無法反應臺美雙方貿易結構的高度互補性,尤其是公式對各國進口產品設定相同參數,沒有考慮供應鏈的特性以及美國市場對各國產品不同消費需求。
「其次,這次稅率計算方式,和臺美順差、逆差的原因,與臺美產業合作實際狀況有所落差。」鄭麗君說明,臺灣對美國貿易順差主要是源自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內,對中國客以關稅以及科技管制政策所啓動的全球供應移轉,加上近年AI發展趨勢,美國對臺灣伺服器、電腦配件與零組件等需求增加,導致臺灣對美出口擴張。
第三,所謂洗產地的問題,鄭麗君說,臺灣已積極應處所謂「違規轉運」,木前有事前預防、事中審查、事後嚴罰的三道防線,但仍被課徵較高的關稅,明顯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