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新雞排陷“蛆蟲門”:食安風波頻發,門店數量已“腰斬”
5月16日,一則衝上熱搜的網傳視頻中,被掰開的雞腿裡蛆蟲肉眼可見,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好惡心”。正新雞排再度因食安問題陷入輿論漩渦。
貴州省仁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情況通報稱,對於網傳視頻高度重視,經查,該涉事門店證照齊全。該局已對現場同類產品進行封存並送檢,將根據檢驗結果依法查處。
當天,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嘗試聯繫正新雞排總部獲取事件最新進展,其招商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此事由品牌部門處理,並記錄了記者聯繫方式承諾轉達,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回覆;其客服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具體情況,但是“聽說已經處理結束了”。同日,仁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後續若有情況更新會在官方渠道發佈。
而在正新雞排“雞腿生蛆”事件背後,這家由演員黃渤代言、曾坐擁2.5萬家門店的小吃“巨頭”,門店數量已“腰斬”至約1萬家,其“十萬門店夢”已經漸行漸遠。
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演員黃渤代言的正新雞排,已經不是第一次觸及食安問題。
2022年10月,北京市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關於餐飲業食品安全大檢查發現問題的處置通報,其中提到,正新雞排北京首香餐飲中心店當事人加工、製作食品的工具用具未能專用的行爲,違反了相關規定,北京市房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其立即改正。
2023年11月,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一家正新雞排門店進行查封,原因是該店存在食品安全問題。據媒體報道,涉事門店操作間有老鼠出沒。
2024年7月,有網友發帖稱其在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的一家正新雞排店打工時,發現該門店存在蒼蠅污染食物、烹炸用油反覆使用20多天不換油等衛生安全隱患。章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時介入,對涉事門店的用油問題展開專項檢查。
細細數來,正新雞排近年多次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曝光,涉及衛生不達標、使用過期原料、老鼠出沒、員工操作不規範等多種情況。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共有1011條投訴中包含“正新雞排”一詞,投訴內容包括商品生蛆、吃到生肉、吃出鋼絲球等。
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諮詢創始人詹軍豪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正新雞排頻頻出現食安問題,反映出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漏洞,“在加盟管理上,其加盟店比例高,可能存在總部對加盟商監管不力的情況。供應鏈管理也有缺陷,存在原料運輸或解凍環節污染的可能;還暴露出員工培訓方面不到位的問題,導致員工衛生意識淡薄、操作不規範等。”
記者注意到,正新雞排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多次被曝光,但其迴應多爲“正在覈實”“部分情況不屬實”等,口徑往往來自官方客服或者涉事門店的工作人員,鮮少把明確且具體的整改措施告知公衆。在其官網、官方公衆號、官方微博上也都沒有檢索到關於食安事件的相關聲明或情況通報。
不過,據媒體此前報道,2018年正新雞排創始人陳傳武曾有過表態,“如果有些加盟商執意要在外進貨,我們會勸他放棄加盟。現在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觀念也強了,外部進貨有一定風險。正新雞排的態度是,哪怕一包紙都要在總部進貨。”
門店數量較巔峰期已“腰斬”
官網顯示,陳傳武於1995年創辦溫州市白雲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和代理速凍食品。2000年,公司業務開始轉型,並在浙江溫州開設第一家正新休閒小吃店,後逐步發展成爲現在的萬店品牌——正新雞排。
正新雞排也曾有過輝煌時刻,其曾提出森林計劃——“十萬門店,千億產值”。2019年,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便突破2萬家。2020年,正新雞排曾做到“單月單店簽約突破600家”。2022年年初,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一度高達2.5萬家。
而“低價”則是正新雞排的營收法寶。2023年,正新雞排發佈過一個武漢某加盟門店營業額暴漲5倍多的案例,並透露其秘訣是“正新9.9元散稱炸雞引領增長,整體營業額佔比55%,有力拉高營收。”陳傳武也曾對外表示:“我們提倡大衆化消費,走低廉價格,盈利主要靠走量。”
2020年,陳傳武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正新雞排通過直營帶動加盟,利用直營店進行前期人才儲備,並通過員工激勵制度如“店長責任書”“個人承包制”“單店入股制”等,將員工利益與品牌深度綁定。
不過,正新雞排也曾被曝經營不善。2023年12月,正新雞排網站和微博發佈聲明稱,有個別賬戶冒用上海正新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名義,僞造公司公章,發佈含有“公司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等多種原因,無法繼續提供服務……”的不實內容,公司目前一切經營正常,不存在上述情況。
然而,門店數量下滑卻是事實。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目前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爲10695家,與其巔峰期的2.5萬家相比已經“腰斬”。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分析,“正新雞排的門店數量萎縮,可能與品牌形象受損和市場競爭加劇有關。正新雞排的主要產品集中在雞排及相關小吃,產品種類相對單一。在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的情況下,這種單一化的產品結構可能限制其市場拓展和盈利能力。”
詹軍豪指出,正新雞排的優勢在於品牌知名度高,門店分佈廣,產品價格親民,有穩定的消費羣體。劣勢是對加盟商的管理不足,導致食安問題頻發,損害品牌形象;產品創新不足,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在年輕化營銷方面滯後,錯失與年輕一代建立情感連接的機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