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官不中立頻傳 吳宗憲推「政務人員行為基準法」補漏洞
立法委員吳宗憲(中)、臺灣大學教授左正東(左)、中興大學助理教授紀和均(右)舉行記者會,正式提出全新草案「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明文規範政務人員的行政中立與行爲準則。記者葉信菉/攝影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本週四將審查「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草案,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天開記者會表示,行政中立本來就是執政的ABC,但在民進黨執政下卻淪爲口號,因此他修法將政務倫理與行政中立制度化,以迴應民衆對政府公平與專業的期待。
吳宗憲今天與臺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中興大學助理教授紀和均召開「行政要中立、國家要前進」記者會。吳宗憲表示,行政中立是執政最基本的ABC,但可以看到民進黨執政後,政府高層官員違反行政中立的情形,已經變成臺灣的日常。
吳宗憲舉例,文化部、證交所各領了1029萬、1000萬補助款,最後製作「罷免金曲」,電影零日攻擊在2022年至2024年間共獲得政府2872萬元補助,然而補助款竟然來自就業安定基金。另外大罷免時,副總統蕭美琴、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外交部長林佳龍等民進黨高官,紛紛在臉書或公開場合喊「挺罷免」;勞動部長洪申翰更在上班時間發文支持大罷免。
吳宗憲質疑,民進黨官員爲了迎合黨意,把自己政務官的身分拋到腦後,甚至在面對民衆質疑行爲不中立時,還大言不慚地說「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只管事務官」,因此修法刻不容緩,否則國家將永遠無法進步。
左正東表示,行政中立關乎常任文官,政治中立則涉及政務人員,目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已規範事務官,但對政務官政治中立卻長期缺乏專法,導致何謂政治中立、何種行爲違反規範始終曖昧不明。隨着民進黨長期掌握龐大行政資源,部分公文甚至以密件保存,使得在野黨監督困難,專法立法更顯迫切,才能逐步重建政府的中立性,以及民衆對政府的信心。
紀和均表示,雖然現行「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涵蓋政務官,但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執政黨政務官假公濟私的事件層出不窮,他們往往以政黨競爭爲由,混淆「政黨政治」與「依法行政」的界線,所以需要專法明文規範,確保政務人員行爲的公正與客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