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官不中立成常態 吳宗憲推「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補漏洞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提出全新草案「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 。(圖/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辦公室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吳宗憲今(26日)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左正東、中興大學助理教授紀和均舉行記者會,正式提出全新草案「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明文規範政務人員的行政中立與行爲準則。吳宗憲強調,此次是針對「政務人員」訂定完整的行爲規範,目的就是要補足制度空白,建立法制依據,迴應民衆對政府公平與專業的期待。吳宗憲強調,行政中立是執政最基本的ABC,但在民進黨執政下卻淪爲口號及各自解讀,原因就是現行《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僅將「事務官」作爲主要規範對象,政務人員僅有少部分情形準用,導致法制上出現嚴重缺口,從補助資源分配、政策說帖到高官公開表態,行政不中立早已成爲臺灣的政治常態。
吳宗憲直言,「我們不能再容忍政務人員拿大衆稅金服務特定政黨,卻沒有法可管!」《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就是要將政務倫理與行政中立制度化、具體化。近年各部會首長乃至副總統、國安高層,皆在臉書、選舉造勢甚至先前的疫情記者會等場合明目張膽偏袒執政黨,甚至散佈不實訊息,完全將政務官的身分拋諸腦後,把國家資源當成政黨工具,最終卻都能以「現行法律只管事務官」推託責任。
吳宗憲痛斥,這就是立法怠惰的後果,早在民國84年、98年立法過程中就已明確提到政務人員應另立專法,但至今30年未完成,「這樣的怠惰,不只是我們無法接受,人民更無法接受!」。吳宗憲進一步說明,《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草案以考試院101年提出的版本爲藍本,並針對政務人員角色與責任進行補充與更新,核心是確立「政務人員必須以國家利益爲優先,而非政黨利益」。他強調,有法才能監督,才能防止政務人員利用權位左右政策、瓜分資源。左正東說明,行政中立關乎常任文官,政治中立則涉及政務人員;目前《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已規範事務官,但對政務官政治中立卻長期缺乏專法,導致何謂政治中立、何種行爲違反規範始終曖昧不明。隨着民進黨長期掌握龐大行政資源,部分公文甚至以密件保存,使得在野黨監督困難,專法立法更顯迫切,才能逐步重建政府的中立性,以及民衆對政府的信心。他同時強調,政治中立與官員言論自由間存在衝突,雖然政務官在政策辯護與公共意見形成上本就不可能完全中立,但真正需要防範的,是政府機關在政務官指示下動用行政資源獨厚執政黨、打擊在野黨。例如近日美國國安會前幕僚長葛雷投書外交家Diplomat雜誌,標題就點名批判國民黨,然而葛雷卻被發現曾在多間遊說公司任職,其中一間正是被爆由駐美代表處僱用的巴拉德合作伙伴公司(Ballard Partners)。葛雷投書批評在野黨是否也是駐美代表處委託的公關工作?這恐怕就有違反政治中立之嫌。紀和均則指出,《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政務人員「以私害公」,尤其是動用手中資源偏袒特定政黨、特定人士或支持者。雖然現行《公務人員行政中立法》理論上涵蓋政務官在內的所有公務人員,但實際上自2020年以來,種種執政黨政務官假公濟私的事件層出不窮,他們往往以政黨競爭爲由,徹底混淆「政黨政治」與「依法行政」,所以更需要專法明文規範,確保政務人員行爲的公正與客觀。該法案由吳宗憲提案,目前已經完成院會一讀,並將於本週四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正式排審。吳宗憲重申,民主政治下政黨輪替已成常態,若政務人員缺乏中立,國家資源就會被一再濫用,社會信任也將全盤瓦解。他表示,政務人員要帶領國家前進,而行政中立就是最基本的態度。因此,《政務人員行爲基準法》立法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不能再拖。